[发明专利]一种减小剩余振幅调制的共振型电光调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14931.2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99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郑耀辉;焦南婧;李瑞鑫;田龙;王雅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1/03 | 分类号: | G02F1/03 |
代理公司: | 太原申立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5 | 代理人: | 程园园 |
地址: | 030006***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小 剩余 振幅 调制 共振 电光 调制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小剩余振幅调制的共振型电光调制器,属于光学调制技术领域。本发明共振型电光调制器包括底座、绝缘垫片、温控铜炉、电路板底座、LC共振电路板、双层盖和电路板外壳,各个组件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形成闭合空间,其中温控铜炉还包括温控铜炉外壳、TEC半导体制冷器、隔热片、温控铜炉盖、温控铜炉座、楔形晶体、走线隔热片、DC电极端温控铜炉外底座和AC电极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减小剩余振幅调制的共振型电光调制器,提高电光调制装置的调制性能,减小相位调制中的剩余振幅调制,且减小外部温度变化对调制器性能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调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小剩余振幅调制的共振型电光调制器。
背景技术
压缩态作为一种非经典光在量子光学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是引力波探测、精密测量、量子信息领域等方面的重要量子资源。在压缩态光场的实验制备系统中,伺服控制系统的性能是获得高压缩度量子压缩态的关键技术。
在基于电光相位调制的反馈控制系统中,由于电光晶体的电光效应,即把电压加到电光晶体上时,电光晶体的各向折射率分布会发生变化,所以可以利用电光相位调制器对光波的相位进行调制,利用两调制边带的幅度相等、位相相反的特性,来获得鉴频信号的谱线而将光学腔长以及相对位相锁定在该谱线的中心过零点处,实现光学腔长以及相对位相的稳定。
从实验中发现,激光经电光相位调制后,在产生相位调制的同时还出现了剩余振幅调制(Residual Amplitude Modulation,RAM),表现为调制光的正、负一级边带不是完全的等幅反相,而且这种边带的不对称性还会随着环境和实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使腔长和相位的锁定点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漂移。腔长和相位锁定点的漂移等效于相位噪声,降低了系统的压缩度和长期稳定性。
随着实验条件的改善和实验要求的进一步提高,这种因剩余幅度调制而引起的影响受到人们的重视。
现有商用电光调制器一般都采用一块长方体的非线性晶体,会产生寄生的标准具效应,再加上电光晶体的双折射效应和电场分布不均匀、射频功率抖动和激光频率抖动等其他原因,会产生较大的剩余振幅调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小剩余振幅调制的共振型电光调制器。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高电光调制装置的调制性能,减小相位调制中的剩余振幅调制,且减小外部温度变化对调制器性能的影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减小剩余振幅调制的共振型电光调制器,包括底座,在底座上通过螺钉连接有绝缘垫片,在所述绝缘垫片上设置有温控铜炉;
所述温控铜炉还包括温控铜炉外壳、TEC半导体制冷器、隔热片、温控铜炉盖、温控铜炉座、楔形晶体、走线隔热片、DC端电极温控铜炉外底座和AC端电极;
所述温控铜炉外底座与温控铜炉外壳走线隔热片通过螺钉连接,形成闭合空腔;所述温控铜炉外底座呈L形,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绝缘垫片上,且使得温控铜炉外底座的下底面与绝缘垫片的上顶面紧密贴合;所述温控铜炉外壳呈冂字形,在所述温控铜炉外壳的两侧侧壁中心上开有通光孔,温控铜炉外壳顶壁上设置有温控铜炉外壳热敏电阻通孔;所述温控铜炉外底座上设置有两个方型槽,
所述闭合空腔内部设置有温控铜炉座,在温控铜炉座侧面开有一横槽,在所述横槽中部设置有温控铜炉座凸棱用以粘贴楔形晶体的非电极面,使其精密接触以提高温控效率,且楔形晶体与所述温控铜炉外壳的两侧侧壁中心上开有的通光孔相对应,在所述温控铜炉座开有横槽的侧面上还设置有温控铜炉座槽孔,用以装入热敏电阻,隔热片通过螺钉活动设置在温控铜炉座与温控铜炉外底座的侧面之间,能使温控铜炉不与温控铜炉外壳接触防止导热;所述楔形晶体的两侧电极面分别设置有AC端电极和DC端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学,未经山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149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