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贝一核位培育连体葫芦珍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15067.8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39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何德边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尊鼎珍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56 | 分类号: | A01K61/5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沈悦涛 |
地址: | 52425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贝一核位 培育 连体 葫芦 珍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一贝一核位培育连体葫芦珍珠的方法,包括:S1、获取珍珠贝外套膜细胞小片;S2、另外选取健康成熟的珍珠贝作为产珠贝体,往珍珠贝贝体的同一核位中手术植入两颗不同规格的大小珠核,每颗珠核上各贴附细胞小片,植入完成后确保两颗珠核紧挨在一起;S3、将手术后的珍珠贝放入海水池塘中休养25‑35天后,去除死贝并清理活贝外壳上的附着物后,按常规方法继续养殖;S4、继续养殖50‑70天后,去除死贝,清理活贝外壳上的附着物,继续养殖;重复5‑7次,完成培育过程。本发明通过在一个核位上同时植入两颗不同规格的大小紧挨的珠核,在后续养殖过程中,形成的珍珠囊会将两颗珠核包裹在一起,慢慢养成葫芦状的连体珍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水珍珠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贝一核位培育连体葫芦珍珠的方法。
背景技术
珍珠是软体动物体内生物矿化作用的珍贵珠宝,一般分为海水珍珠和淡水珍珠。相对于淡水珍珠,海水珍珠大部分圆度高、光泽强、手感更细腻,更具有欣赏和药用价值。现有技术中,海水珍珠培育以插核培育为主,通过手术在珍珠贝等贝壳中植入珠核再放入适合的养殖环境中,自然养殖让珍珠贝分泌的珍珠层包裹珠核而形成珍珠。目前,单颗珍珠形状主要是以圆形呈现,外形比较单一,无法满足人们的追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贝一核位培育连体葫芦珍珠的方法,采用该方法能够培育出葫芦状的珍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贝一核位培育连体葫芦珍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选取健康成熟的珍珠贝,获取外套膜中央的结缔组织,切割获得多个外套膜细胞小片;S2、另外选取健康成熟的珍珠贝作为产珠贝体,往产珠贝体的同一核位中手术植入两颗规格不同大小珠核,每颗珠核上贴附有步骤S1中获得的细胞小片,植入完成后确保两颗珠核紧挨在一起;S3、将多个植入珠核及细胞小片的珍珠贝为一组,放入海水池塘中休养25-35天;休养后去除死贝,清理活贝外壳上的附着物,重新分组并放入海水中按常规方法继续养殖;S4、养殖50-70天后,去除死贝,清理活贝外壳上的附着物,继续养殖;S5、执行步骤S4,重复5-7次,完成培育过程。
进一步地,在珍珠贝休养后,可将清理附着物后的珍珠贝通过X光机,分辨筛选出同时留有两个珠核的母贝并继续养殖。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手术植入过程为:先将小珠核植入并在小珠核上贴附细胞小片,再植入大珠核,对应植入贴附在大珠核上的另一细胞小片。
进一步地,所述产珠贝体在植核手术前先进行术前调养,具体操作是:将步骤S2中挑选出来的产珠贝体进行吊养,每个吊养笼内的产珠贝体数量比正常吊养时的数量增加一倍,继续养殖8-12天。具体的,术前调养的养殖海水的水温保持在16-27摄氏度,溶解氧6mg/L-10mg/L。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的培育方法,通过在珍珠贝的一个核位上同时植入两颗规格不同大小紧挨的珠核,并且均贴附有细胞小片,在后续养殖过程中,形成的珍珠囊会将两颗珠核包裹在一起,慢慢养成葫芦状的连体珍珠。
葫芦状的珍珠能够为各种珍珠饰品等提供更多的造型设计,比如葫芦珠吊坠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本发明一贝一核位培育连体葫芦珍珠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选取健康成熟的珍珠贝,获取外套膜中央的结缔组织,切割获得多个外套膜细胞小片,并对细胞小片做消毒处理。
S2、另外选取健康成熟的珍珠贝作为产珠贝体,往产珠贝体的同一核位中手术植入两颗规格不同大小珠核,每颗珠核上贴附有步骤S1中获得的细胞小片,植入完成后确保两颗珠核紧挨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尊鼎珍珠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尊鼎珍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150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