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办公室手机收纳传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15379.9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73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发明(设计)人: | 丁朝阳;孙竑;刘薇;张诗阳;芦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5C11/00 | 分类号: | A45C11/00;E05B47/00;G07C9/00;H02J7/00;H02J50/00;H04W4/80 |
代理公司: | 南昌青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3 | 代理人: | 刘爱芳 |
地址: | 330001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办公室 手机 收纳 传输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办公室手机收纳传输系统,包括挂件、接收器和手持终端,在挂件的正面设置多个独立区域,每个独立区域各设置一个手机收纳单元,将手机分别装入对应的收集收纳单元内,通过电源、数据线为手机充电和通讯,每个接收器置于手机持有者附近且与相应手机建立通讯关系,每个接收器连接有手持终端,手持终端至少具有接收语音和发送语音的语音传输模块以及启动和挂断按键。本发明能够为上班职工提供手机存放、充电、蓝牙通讯功能的收纳设备,折叠时通过推压自动连接电源线为蓝牙持续开启提供充足电量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办公管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办公室手机收纳传输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办公领域的手机收纳袋,目的是防止职工上班随意使用手机而影响正常工作,尤其是目前大部分职工都具有手机依赖性问题,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否翻看手机,甚至仅目视手机都可能分散其注意力,影响其应有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但现有应用的手机收纳袋普遍是建议的含有多个袋体的挂件,依靠自觉性或强制性禁止上班使用手机,这种方式实用性不强,导致其实际上无法起到有效的管理效果,而且难以持续进行。对于职工的手机管理,应当遵从人性化管理,对于关键电话信息不能被强制禁止,目前没有有效的技术手段解决该实际困境。关于手机管理的强制性措施更多地应用于需要对学生上课的管理,学生上课时对手机的禁止往往具有强制性,这种强制性暂时隔离手机的方式,不适用于办公时间对职工的管理。例如公开号为CN 208986658 U的一种教室用多功能手机收纳充电装置,除了包括充电组件、壳体和减震组件等必要部件外,还在其壳体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无线猫和屏蔽器,上课时开启自带屏蔽器,屏蔽收纳手机的信号,不干扰课堂教学。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适用于办公环境针对职工进行手机收纳管理的同时,还能够进行必要的通话功能,而并非绝对禁止功能的技术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进行办公手机管理过程存在的无法绝对禁止和无法有效禁止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为上班职工提供手机存放、充电、蓝牙通讯功能的收纳通讯设备,以便于人性化管理和有效的实施应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方案是采用一种办公室手机收纳传输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挂件、接收器和手持终端等。其中,在挂件的正面设置多个独立区域,每个独立区域各设置一个手机收纳单元,将手机分别装入对应的收集收纳单元内,通过电源、数据线为手机充电和通讯,每个接收器置于手机持有者附近且与相应手机建立通讯关系,每个接收器连接有手持终端,手持终端至少具有接收语音和发送语音的语音传输模块以及启动和挂断按键。
所述挂件上安装有摄像头用以捕捉操作人员面部信息,通过数据线传递至控制器或服务器进行人脸识别,每个手机收纳单元包括能够翻转扣合的门,且在挂架与门之间有相应电磁锁,控制器输出端与电磁锁的启闭控制端连接,控制器通过采集操作人员面部信息打开相应电磁锁。
接收器将通话时长和通话时间发送至服务器生成通话记录表格。
每个接收器与相应手机建立通讯关系,由手机音频输出端通过有线方式连接至接收器,手持终端至少含有麦克风的音响设备,或者接收器与手持终端为一体。
手持终端还可以包括显示屏用以显示来电信息。
接收器是蓝牙接收器,每个接收器与相应手机建立通讯关系,由手机蓝牙模块与蓝牙接收器建立通讯关系,蓝牙接收器于手持终端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
当接收器为蓝牙接收发射器时,接收器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与手持终端建立连接关系。
多个手机收纳单元之间分别有横向的隔离腔和竖向的隔离腔,每个手机收纳单元分别包括下翻转门和上翻转门,其中上翻转门覆盖在下翻转门的外侧,上下翻转门扣合后在边缘缝隙位置增设密封条后能够使各手机收纳单元处于封闭状态以达到隔音效果,避免因没及时静音处理的手机发音。
在挂件的外侧增设整体透明的侧开门用以全部覆盖整个挂件正面以达到进一步隔音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153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