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阻尼电容器固定机构和换流阀阻尼电容器组及其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15501.2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5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民;张晓龙;陈争光;王华锋;王治翔;王成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2/04 | 分类号: | H01G2/04;H01G2/08;H01G2/10;H02M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王艺涵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尼 电容器 固定 机构 换流 及其 安装 方法 | ||
一种阻尼电容器固定机构和换流阀阻尼电容器组及其安装方法,阻尼电容器固定机构包括:电容器固定套,用于容置电容器,所述电容器通过卡接结构安装在所述电容器固定套内。通过上述电容器固定套从而对电容器进行固定,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在圆柱体结构的电容器底部焊接紧固螺柱从而固定电容器的方式,其安装可靠性差,严重影响阻尼电容器使用寿命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工装备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阻尼电容器固定机构和换流阀阻尼电容器组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特高压直流换流阀是直流输电的核心装备,换流阀晶闸管反向恢复电流由峰值衰减至0的过程中,会在换流变漏电感产生感应过冲电压,感应过冲电压与换流变基频电压相叠加共同作用在晶闸管两端,会导致晶闸管反向过压击穿。通过在晶闸管两端并联阻尼电容可以削弱过冲电压幅值,确保晶闸管安全运行。
在现有技术中,通过在圆柱体结构的电容器底部焊接紧固螺柱,从而对电容器进行固定。但是,由于电容器其外壳为薄壁结构,在电容器其外壳上加工或焊接紧固连接件时,如果电容器在运输过程或运行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影响,例如外部振动激励作用,非常易导致螺柱与薄壳连接位置产生应力集中问题,从而降低该电容器的运行寿命。所以,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可以可靠地对阻尼电容器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阻尼电容器固定机构和换流阀阻尼电容器组及其安装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在圆柱体结构的电容器底部焊接紧固螺柱从而固定电容器的方式,其安装可靠性差,严重影响阻尼电容器使用寿命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阻尼电容器固定机构,包括:
电容器固定套,用于容置电容器,所述电容器通过卡接结构安装在所述电容器固定套内。
可选的,所述电容器固定套包括:与所述电容器形状相适配的电容器容置底座,所述电容器容置底座其长度方向上设置有缩放槽;所述缩放槽使所述电容器容置底座其外周壁受驱动地沿其径向方向伸缩动作以夹紧所述电容器;
所述卡接结构为套置在所述电容器容置底座其周向方向上的紧固喉箍,所述紧固喉箍驱动所述电容器容置底座夹紧所述电容器。
可选的,所述缩放槽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缩放槽布置在所述电容器容置底座其周向方向上;和/或,
所述电容器容置底座为导热金属材质;和/或,
所述紧固喉箍为金属材质。
可选的,阻尼电容器固定机构,还包括:
绝缘增强板,所述电容器固定套安装在所述绝缘增强板上;所述绝缘增强板上设置有用于阻断所述绝缘增强板其沿面放电通道的条形镂空孔。
可选的,所述电容器固定套其朝向所述绝缘增强板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电容器固定套垫高以增加所述电容器固定套和所述绝缘增强板爬电距离的金属垫。
可选的,所述绝缘增强板为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和/或,
所述绝缘增强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电容器容置底座通过金属螺柱与所述固定孔螺纹紧固相连。
可选的,阻尼电容器固定机构,还包括:
电容器支撑架,所述电容器支撑架包括:固定横梁、设置在相邻的两根所述固定横梁之间用于固定所述绝缘增强板的支撑框体,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固定横梁和所述支撑框体的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为弯折成Z形结构的三角形金属连接件,所述三角形金属连接件通过绝缘件分别与所述固定横梁和所述支撑框体相连。
可选的,所述绝缘增强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电容器固定套,且相邻的所述电容器固定套之间设置有绝缘间隙。
可选的,所述电容器固定套为高导热率材料,且其上还设置有散热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155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