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秸秆好氧厌氧交替发酵系统及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17015.4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48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M1/107 | 分类号: | C12M1/107;C12M1/36;C12M1/04;C12M1/02;C12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李兴林 |
地址: | 10010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秸秆 好氧厌氧 交替 发酵 系统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秸秆好氧厌氧交替发酵系统及工艺,属于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发酵系统包括发酵罐体,发酵罐体包括发酵区和沼液收集区;发酵区通过导热隔板分隔为第一发酵空间和第二发酵空间,导热隔板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发酵池,发酵池的底板上设置有漏液孔,导热隔板通过转轴安装,转轴连接有驱动电机,转轴能够带动导热隔板转动,以使同一发酵池在两发酵空间之间切换,进而实现秸秆好氧发酵、秸秆厌氧发酵和沼气发酵的交替循环进行。上述秸秆发酵系统及工艺实现了对秸秆好氧发酵过程中热量的充分利用,而且在切换发酵池所在空间的同时,对发酵空间进行发酵条件的切换,从而实现秸秆发酵池好氧发酵和厌氧发酵的交替进行,提高了发酵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现代农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好氧发酵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秸秆好氧厌氧交替发酵系统及工艺。
背景技术
秸秆沼气是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发酵原料生产沼气的一种新技术,是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清洁生产过程。目前的沼气发酵技术大都是秸秆堆沤腐熟过程和厌氧发酵过程相互独立,沼气池主要起到进行厌氧发酵生产沼气的作用。无论是户用沼气还是大型沼气工程都是先在沼气池外把秸秆堆沤腐熟后再和畜禽粪便一起投入到沼气池中进行厌氧发酵,此过程中,不仅秸秆堆沤腐熟过程中产生的气味和气体容易进入到大气中造成大气污染,同时产生的热量易损失,得不到有效利用,而且费时费力,周期较长。因此,如何提出一种秸秆发酵一体化技术,使其既能够解决能量损失的问题,同时又能够达到省时省力、操作简单易行的效果,是本发明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秸秆好氧厌氧交替发酵系统及工艺,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该秸秆发酵系统及工艺不仅实现了对秸秆好氧发酵过程中热量的充分利用,而且在切换发酵池所在空间的同时,对发酵空间进行厌氧发酵条件和好氧发酵条件的切换,从而实现了秸秆发酵池好氧发酵和厌氧发酵的交替进行,提高了发酵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秸秆好氧厌氧交替发酵系统,包括发酵罐体,所述发酵罐体包括发酵区和设置于所述发酵区底部的沼液收集区;所述发酵区通过导热隔板分隔为第一发酵空间和第二发酵空间,所述第一发酵空间和所述第二发酵空间内均设置有曝气装置和发酵液喷洒装置,且所述发酵液喷洒装置与所述沼液收集区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导热隔板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发酵池,所述发酵池的底板上设置有漏液孔,所述第一发酵空间和所述第二发酵空间的底部均设置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用于将发酵液排入所述沼液收集区内;所述导热隔板通过转轴安装,所述转轴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转轴能够带动所述导热隔板转动,以使同一所述发酵池在所述第一发酵空间和所述第二发酵空间之间切换,所述第一发酵空间和所述第二发酵空间之间交替循环进行秸秆好氧发酵、秸秆厌氧发酵和沼气发酵;所述第一发酵空间和所述第二发酵空间均设置有沼气排管,所述沼气排管与外部沼气储池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曝气装置、所述发酵液喷洒装置和所述驱动电机均由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启闭。
可选的,各所述排液管和各所述沼气排管上均设置有电磁阀门,各所述电磁阀门均由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启闭。
可选的,所述发酵罐体上设置有侧开门,所述侧开门位于所述发酵区,开启所述侧开门能够对所述发酵池内的物料进行更换或填补。
可选的,所述发酵池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导热隔板的侧面;所述发酵池为半圆柱形发酵池,且所述发酵池的底板铰接于所述发酵池的底部,便于开启,进行卸料。
可选的,所述发酵池的侧壁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和安装于所述搅拌轴上的若干搅拌杆,所述搅拌杆内设置有电热丝,用于加热所述搅拌杆,进而实现对物料的加热。
可选的,所述导热隔板为氧化铝陶瓷板。
可选的,所述发酵区的内壁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保温层和除臭层,所述除臭层由除臭剂涂覆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170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