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显微CT的负极材料中金属异物的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17401.3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89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李飞;李慧芳;赵培;伍绍中;周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18 | 分类号: | G01N23/18;G01N23/04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张义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滨海新区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显微 ct 负极 材料 金属 异物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显微CT的负极材料中金属异物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负极粉装入显微CT样品仓,选取合适参数进行测试,记录负极材料的样品量;第二步:将第一步中得到的三维数据根据不同的亮度进行处理,以区分金属异物和负极材料;第三步:统计上述数据中金属异物的尺寸、数量和体积,根据第一步中的样品量,计算负极材料中金属异物的含量。该方法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也不需酸性溶液,而直接以显微CT对负极材料进行测试和分析计算,测试结果准确可靠,对环境无污染,因此在锂离子电池行业中具有非常实用的推广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试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显微CT的负极材料中金属异物的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绿色无污染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数码产品、电动汽车及储能领域。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引入一些金属异物,微量金属污染物的存在,不仅会降低材料的比容量和能量密度,而且有些金属杂质会与电解液发生一系列的副反应,导致电池的使用寿命、一致性和安全性降低。
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金属异物的测试,主要是进行消解后,使用发射或者光谱仪进行测试。该方法无法对金属异物的尺寸和数量进行有效表征,并且前期样品处理用到了酸性溶液,对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显微CT的负极材料中金属异物的测试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显微CT的负极材料中金属异物的测试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负极粉装入显微CT样品仓,选取合适参数进行测试,记录负极材料的样品量;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得到的三维数据根据不同的亮度进行处理,以区分金属异物和负极材料;
第三步:统计上述数据中金属异物的尺寸、数量和体积,根据第一步中的样品量,计算负极材料中金属异物的含量。
其中,所述显微CT对负极材料进行测试的电压不低于90KV。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于显微CT的负极材料中金属异物的测试方法,使用显微CT对负极材料进行测试,通过材料中的金属异物和负极材料对X射线吸收不同,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统计金属异物的尺寸、数量和体积。
该方法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也不需酸性溶液,而直接以显微CT对负极材料进行测试和分析计算,测试结果准确可靠,对环境无污染,因此在锂离子电池行业中具有非常实用的推广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包含金属异物的负极材料图像数据(图中标记处为金属异物)图;
图2为将负极材料与金属异物进行区分后,负极材料中的金属异物示意图;
图3为负极材料中金属异物的尺寸示意图;
图4为负极材料中金属异物的三维数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图4所示,
下面以一款负极材料为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实质性特点。
第一步:将负极粉装入显微CT样品仓,选取参数选取90KV,200uA进行测试,记录负极材料的样品量,记录数据如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174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接机构以及瓣膜修复系统
- 下一篇:用户派单系统以及用户派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