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GIS设备内部多金属颗粒流动特性的三维多场耦合仿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17657.4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95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杨为;朱太云;田宇;柯艳国;朱胜龙;张国宝;赵恒阳;蔡梦怡;陈忠;李坚林;罗沙;甄超;谢佳;宋东波;赵常威;杨海涛;秦金飞;张晨晨;钱宇骋;杨熙;杨立;巫叶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5 | 分类号: | G06F30/25;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奚华保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gis 设备 内部 金属 颗粒 流动 特性 三维 耦合 仿真 方法 | ||
1.GIS设备内部多金属颗粒流动特性的三维多场耦合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以球形的拉格朗日粒子为基础的数学模型单元,设定好构成每一个金属颗粒的拉格朗日粒子中的每一个粒子的密度ρii、半径rii、杨氏模量Yii、泊松比Bii,构造出需要的颗粒模型,其中下标ii表示构成第i个颗粒的第i个拉格朗日粒子的序号;对于球形颗粒,ρi=ρii,ri=rii,Yi=Yii,Bi=Bii,ρi是第i个颗粒的密度,ri是第i个颗粒半径,Yi是第i个颗粒的杨氏模量,Bi是第i个颗粒的泊松比,对于线型颗粒可以利用刚性键连接拉格朗日粒子的方法生成;
步骤2:设定计算域,计算域的大小取待研究的GIS设备的几何模型的尺寸;
步骤3:设定边界壁的条件,边界的位置被计算域包含在内,GIS设备表面材料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固定的壁面,材料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其密度ρb、杨氏模量Yb和泊松比Bb,当金属颗粒在与壁面碰撞时,颗粒会发生反弹,同时会发生电荷转移;
步骤4:设定颗粒的碰撞模型hertz tangential,对于多颗粒系统,补充设定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库仑力fq,ij和弹性碰撞力fc,ij,下标ij表示第i和第j个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步骤3中的颗粒碰撞力和电荷转移的过程采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对于颗粒发生碰撞电荷转移,其可能性有两个:
Case1:颗粒间的相互碰撞:
其中,Δqi表示第i个颗粒表面发生的电荷转移的量,Δqj表示第j个颗粒表面发生的电荷转移的量,Ci是第i个颗粒的电容,Cj是第j个颗粒的电容,第i个颗粒的电容Ci=4πεri,第j个颗粒的电容Ci=4πεrj,ε是背景流体的绝对介电常数,ri是第i个颗粒的半径,rj是第j个颗粒的半径;
Case2:颗粒与壁/电极的相互碰撞,颗粒与壁/电极碰撞时,其原有的电荷会中和在壁/电极上,并重新荷载新的电荷,采用下式求得qi:
其中,n是从壁或电极表面指向外侧的法向量,Si是第i个颗粒的表面积,E是颗粒与电极碰撞时刻的瞬时电场强度;
颗粒间的弹性碰撞力:
fc,ij=(knδijnij-γnvn,ij)+(kttij-γtvt,ij)
其中,δij=|xi-xj|-ri-rj,为颗粒i和j之间重叠的距离,xj为颗粒j的位移;nij=(xi-xj)/|xi-xj|为颗粒i和j碰撞的碰撞法向量;vn,ij=[(vi-vj)·nij]nij为颗粒i和j碰撞的相对速度的法向分量;vt,ij=vi-vj-vn,ij-(ωi+ωj)(xi-xj)/2为颗粒i和j碰撞的相对速度的切向分量,ωi为颗粒i和j发生碰撞之后的颗粒i的旋转角速度,ωj为颗粒i和j发生碰撞之后的颗粒j的旋转角速度;为切向位移,ti是冲击时间,t是碰撞接触的总时间,Δt是DEM的时间步长;对于颗粒i碰撞壁面的情况,则δij=xi-ri;
最后,采用下式计算出hertz tangential模型中的非线性弹性常数kn、kt、γn、γt:
其中,Yeff为颗粒i和j发生碰撞时的等效的杨氏模量,Geff为颗粒i和j发生碰撞时的等效剪切模量,reff为颗粒i和j发生碰撞时的颗粒半径,meff为颗粒i和j发生碰撞时的颗粒质量,βij为颗粒i和j发生碰撞时的阻尼比;
采用下式计算出Yeff、Geff、reff、meff和βij:
其中,Yi为第i个颗粒的杨氏模量,Bi为第i个颗粒的泊松比,Yj为第j个颗粒的杨氏模量,Bj为第j个颗粒的泊松比,mi为第i个颗粒的质量,mj为第j个颗粒的质量,eij为碰撞恢复系数;
步骤5:对每一个颗粒进行受力分析,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每一个颗粒的速度和位置,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出每一个金属颗粒的转动惯量:
其中,是第i个颗粒的速度对时间的导数,g是重力加速度,Vi是第i个颗粒的体积,ρf是背景流体的密度,P是气体的压强,τ是流体粘性应力张量,fdep,i是第i个颗粒的电场梯度力,fdrag,i是第i个颗粒的拖曳力,fvm,i是第i个颗粒的虚拟质量力,fmag,i是第i个颗粒的Magnus力,Ii是第i个颗粒的转动惯量矩阵,是第i个颗粒角速度的一阶导数;
上式中的参数采用以下公式求得:
其中,Cd为拖曳力系数,U为流体的速度,为流体的速度对时间的一阶导数,Cl为经验系数,Cd的取值采用下式求得:
lgCd=1.51exp[-0.2865(lgRe,i-1.56)]-0.2exp[-0.1(lgRe,i-0.4127)2](lgRe,i-0.4127)-1.04
其中,Re,i是第i个颗粒的雷诺数,Re,i=2ρfri|U-vi|/μ,μ是流体的粘性系数;
步骤6:采用下式计算背景流场的速度和压强:
其中,α是体积分数,Vcell是FVM单元的体积,t是时间;
步骤7:根据步骤6求得的流场的速度U计算步骤5中每一个颗粒的fdrag,i、fmag,i和fvm,i,对于初始时刻,即t=0时刻来说,按U=0来计算上述力;
步骤8:采用下式计算由颗粒上的电荷所产生的泊松电场Ep:
Ep=∑Epm
其中,Epm是第m个FVM单元体心上的由金属颗粒带电而产生的泊松电场,Ep是整个GIS被划分成的所有的FVM单元上的Epm的总和,为第m个FVM单元体心上的由金属颗粒带电而产生的电位,且Qpm是第m个FVM单元内包含的所有的金属颗粒所带的电荷量的总和:
其中,Vcell-m是第m个FVM单元的体积,qpm是第m个FVM单元内包含的颗粒所带电荷的总量,αm则是第m个FVM单元的体积分数;最后将Ep与背景电场Eb相叠加,得到E:
Uc=Umsin(2πfact+θ)
其中,Uc是交流电压,Um是Uc的幅值,fac是频率,当计算工频交流电工况时,fac取50Hz,当计算直流电工况时,fac取0,θ是初相位,取0,r是颗粒到电极的径向距离,R2是GIS模型的外径,R1是GIS模型的内径,采用公式E=Eb+Ep计算出E;
步骤9:按照上述步骤编写基于Linux系统下的LIGGGHTS代码和OpenFOAM代码及其算例脚本文件,编写编译完成之后按照CFDEM耦合的流程进行并行计算;
步骤10:利用Paraview软件将计算结果后处理生成颗粒流动的实时动态分布的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1765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