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制口臭的平卧菊三七含片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18214.7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5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胡居吾;韩晓丹;丁紫莹;吴磊;熊伟;王慧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K9/20;A61P1/02;A61P31/02;A61P31/04;A61K31/315 |
代理公司: | 许昌豫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40 | 代理人: | 韩晓静 |
地址: | 330200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制 口臭 平卧 三七 含片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抑制口臭的平卧菊三七含片,其由活性成分复合物和辅料组成,活性成分复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60.0~70.0%,余量为辅料;活性成分复合物由平卧菊三七提取物、紫玉米芯提取物和柠檬酸锌组成,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平卧菊三七提取物40~50%、紫玉米芯提取物30~40%和柠檬酸锌20~30%;将活性成分复合物和辅料按配比混合,加入赋形剂,混合均匀,静置压片,得抑制口臭的平卧菊三七含片。本发明能够有效抑制口腔中口臭致病菌,具有显著抑制口臭的功效,疗效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良好的市场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片,尤其是涉及一种抑制口臭的平卧菊三七含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口臭是指从口腔或其他充满空气的空腔中如鼻、鼻窦、咽,所散发出的臭气,严重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WHO已将口臭作为一种疾病来进行报道。调查显示,中国口臭患病率为27.5%。而在西方国家,则为50%。全球约有10%~65%的人曾患有口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口臭为主诉的患者越来越多,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口臭发病原因是多样性的,口源性口臭是口臭的主要来源之一,据统计, 80%~90%的口臭是来源于口腔。口腔中有未治疗的龋齿、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不正常解剖结构、牙龈炎、牙周炎及口腔粘膜病等,口腔中有害的细菌大量滋生发酵,产生硫化氢、甲硫醇和乙基硫化物等,引起口臭,应对症治疗才能达到根治的效果。在没有上述病因的情况下,引起口臭的原因多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口腔幽门螺旋杆菌寄生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主要分布在唾液、牙菌斑、龈沟液中,90%口臭、56.9%口腔溃疡、77.63%慢性咽炎是由口腔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口腔幽门螺旋杆菌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人群和宠物中均有感染,总的趋势是:口腔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发展中国家约为80%,发达国家约为40%,男性略高于女性。中国的感染年龄早于发达国家20年左右,20岁~40岁感染率为45.4%~63.6%,70岁以上高达 78.9%。另外,我国北方地区的感染率高于南方地区。
在临床上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药物主要为抗生素类,常见有克拉霉素、甲硝唑、阿莫西林和四环素等,长期使用此类药物会增强菌株的耐药性,使用安全性不高,效果欠佳。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抑制口臭的平卧菊三七含片,其以“药食两用”原料作为抑制口臭成分,安全健康,无毒副作用,疗效好;同时公开一种上述抑制口臭的平卧菊三七含片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抑制口臭的平卧菊三七含片,其由活性成分复合物和辅料组成,活性成分复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60.0~70.0%,余量为辅料;活性成分复合物由平卧菊三七提取物、紫玉米芯提取物和柠檬酸锌组成,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平卧菊三七提取物40~50%、紫玉米芯提取物30~40%和柠檬酸锌20~30%。
进一步地,上述的辅料为葡萄糖、低聚果糖、菊粉、乳糖醇、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木糖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
进一步地,上述的活性成分复合物中,紫玉米芯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1、将紫玉米芯阴干、粉碎为粉料;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粉料与体积浓度80~90%的乙醇溶液按质量比1: 10~20混合均匀,调节溶液pH值为3.0~4.0,在45~55℃、功率300~500W 条件下超声波提取1~3次,提取时间为1~2h,提取后过滤,合并滤液,进行真空减压浓缩以除去溶剂,得到紫玉米芯提取物提取液;
步骤3、向步骤2得到的紫玉米芯提取物提取液中加入提取液体积30~40%的石油醚以去除紫玉米芯提取物提取液中的色素,在60~90℃条件下萃取2~3 次,去除石油醚萃取相,得到紫玉米芯提取物水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182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建筑物资交易平台
- 下一篇:一种测定丙氨酰谷氨酰胺含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