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晶粒细化剂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18406.8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6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郑达;李中;罗红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安和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4 | 分类号: | G01N21/84;G01N1/32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王玲华;洪珊珊 |
地址: | 223000 江苏省淮***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晶粒 细化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铝合金晶粒细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合金晶粒细化剂检测方法。本发明的铝合金晶粒细化剂检测方法包括:取经过预处理的晶粒细化剂的纵截面在金相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放大后再在视野范围内选取1mm×1mm的方框,并统计该方框内质点的数量n、累计长度L及最大尺寸X,其中,n的单位为:个/mm2,L和X的单位为:μm;根据测得的质点数量和累计长度计算平均尺寸x,计算方法为x=L/n,单位为μm;本发明测量的质点为TiAl3相、TiB2相或TiC相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将将质点统计和测量的单位面积限定为1mm2范围内,可操作性更强,结果准确率更高,适应性广,对制定更加合理的铝合金晶粒细化用合金线材的检测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铝合金晶粒细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合金晶粒细化剂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铝合金铸件在铸造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在线细化的方法进行晶粒细化,即在流槽中添加晶粒细化剂,起到促进合金的形核或抑制晶核长大,使铸件得到细小的等轴晶,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克服铸造裂纹,同时改善合金的机械加工性能和外观。
常用的晶粒细化剂主要有Al-Ti-B和Al-Ti-C系列,目前晶粒细化剂显微组织已成为铝合金晶粒细化用合金线材的重要质量评价指标。现行的行业标准YS/447.1-2011和YS/447.2-2011中分别规定了TiAl3相、TiB2相、TiC相的检测要求,均使用金相显微镜测量显微组织检验试样磨制纵截面1cm2内的质点或团块尺寸。
然而,随着铝合金铸造中对铸件气密性、表面质量、力学性能等要求的不断提高,晶粒细化剂生产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得到的TiAl3相、TiB2相和TiC相尺寸也越来越小。如果继续使用行业标准中的方法,金相显微镜的测试视野达到1cm2时很难清楚观测到质点。比如,TiAl3相的尺寸约为10μm-30μm,如果要观测清楚,需要放大200倍以上;而TiB2相和TiC相的实际尺寸只有1μm左右,如果要观测清楚,需要放大1000倍以上,难以达到1cm2的观测视野要求。因此,在铝合金晶粒细化剂研究不断深入的同时,晶粒细化剂的检测和评价方法也需要不断改进以适应新的质量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简单且高效的铝合金晶粒细化剂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施:
一种铝合金晶粒细化剂检测方法,取晶粒细化剂样品置于金相显微镜下,放大后在视野范围内选取1mm×1mm的方框,并统计该方框内质点的数量n及累计长度L,其中,n的单位为:个/mm2,L的单位为:μm。
目前晶粒细化剂的显微组织检测方法通常在金相显微镜下选取1cm2的视野范围统计质点或团块的尺寸和数量,而由于现有的晶粒细化剂尺寸越来越小,常规的方法难以准确观测和计算,对检测工作和结果带来极大的影响。而本发明在传统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样品纵截面的观测范围缩小到1mm2面积的方框,在该范围内不仅可以清楚观察到不同质点的边界,还可以准确测量质点尺寸,相比原来的方法可操作性更强,效率更高。
作为优选,本发明的铝合金晶粒细化剂检测方法还包括计算质点的平均尺寸x,其中,x=L/n。
本发明中,质点的平均尺寸为每1mm2面积范围内的平均尺寸。
作为优选,本发明的铝合金晶粒细化剂检测方法还包括测量1mm×1mm的方框内质点的最大尺寸X,其中,X的单位为:μm。
作为优选,在本发明铝合金晶粒细化剂检测中,选取的方框数量为至少3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安和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淮安和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184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