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吹塑模具快速排气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18760.0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9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士强;王瑞通;周志毅;卓李传;陈世超;陆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鑫深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9/48 | 分类号: | B29C49/48;B29C33/10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龚永飞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快速 排气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吹塑模具快速排气装置,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包括设有吹针孔的模型腔,在所述吹针孔的内壁沿轴向设有多个排气槽,所述排气槽的直径是所述吹针孔的周长的1/16,述排气槽与所述吹针孔的出口端之间存在间隔,吹针扎进吹气保压时保证不会从排气槽漏气,在排气时,吹针退回,吹塑制品中的高压气体,一部分通过吹针内部沿着吹气管从排气阀中排出,另一部分高压气体从吹针头部锥度部分进入排气槽,不通过管路和阀,直接排到大气中,排气路径短,排气效率高;本发明现有吹塑模具排气慢的问题,通过减少排气时间提高了吹塑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模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油箱吹塑成型模具的快速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轻量化的要求,塑料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汽车燃油系统是塑料应用较多的一个领域,其中燃油箱是其典型代表。汽车用塑料燃油箱是目前产量最大的汽车用中空吹塑部件,其发展是塑料中空吹塑制品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象征。汽车塑料燃油箱与金属油箱相比,形状设计自由度大,重量轻,耐腐蚀性好,特别在寒冷地区,可以防止冰、盐带来的金属锈蚀,而且生产工艺简单,效率高。塑料燃油箱目前是采用吹塑成型的方式制作,一般是将坯料管置于模具中,然后吹针插入模型腔的吹针孔中,以向模型腔中的坯料吹入高温高压气体,以使坯料制作成型。在吹塑制作时,一般需要将型腔中气体及时排出,由于汽车燃油箱体积较大,导致型腔中气体较多,汽车油箱吹塑制品一定要在开模前把制品内部的压缩空气排掉,否则失去模具限制的汽车油箱塑料制品会被内部的高压气体胀破,现有的吹塑模具排气主要是在吹塑完成时,通过吹针的内孔排出,但是吹针的内孔非常小,要将成型后汽车燃油箱内的气体全部排出需要时间约为10秒,影响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吹塑模具快速排气装置,以现有吹塑模具排气慢的问题,通过减少排气时间提高了吹塑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设有吹针孔的模型腔,在所述吹针孔的内壁沿轴向设有多个排气槽,所述排气槽的直径是所述吹针孔的周长的1/16,述排气槽与所述吹针孔的出口端之间存在间隔,吹针扎进吹气保压时保证不会从排气槽漏气,在排气时,吹针退回,吹塑制品中的高压气体,一部分通过吹针内部沿着吹气管从排气阀中排出,另一部分高压气体从吹针头部锥度部分进入排气槽,不通过管路和阀,直接排到大气中,排气路径短,排气效率高。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设有多个吹孔的吹针,多个所述吹孔设在所述吹针的锥型针头部。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槽与所述吹针孔的出口端之间的间隔与所述吹针的锥型针头部长度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槽与所述吹针孔的出口端之间的间隔为10mm。
进一步的:所述吹孔的数量为二十八个。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槽为半圆形,所述吹孔为圆形。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吹针孔的内壁上设计加工排气槽,排气时,吹塑制品内的高压气体从排气槽直接排到大气中,不经过气管和气阀,流体阻力小,排气速度快,能大大的提高排气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K向剖视图。
图3是图1的H向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吹模时工作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排气时工作示意图。
图中:1、模型腔;2、吹针孔;3、排气槽;4、吹针;5、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至图5所示的吹塑模具快速排气装置,包括设有吹针孔2的模型腔1,在吹针孔2的内壁沿轴向设有多个排气槽3,排气槽3的直径是吹针孔2的周长的1/16,排气槽3与吹针孔2的出口端之间存在间隔,吹针4扎进吹气保压时保证不会从排气槽3漏气,在排气时,吹针4退回,吹塑制品中的高压气体,一部分通过吹针4内部沿着吹气管从排气阀中排出,另一部分高压气体从吹针4头部锥度部分进入排气槽3,不通过管路和阀,直接排到大气中,排气路径短,排气效率高;还包括设有多个吹孔5的吹针4,多个吹孔5设在吹针4的锥型针头部;排气槽3与吹针孔2的出口端之间的间隔与吹针4的锥型针头部长度相同;本实例中,排气槽3与吹针孔2的出口端之间的间隔采用10mm,吹针4的锥型针头部长度同样采用10mm为最佳,排气槽3的直径是吹针孔2的周长的1/16,所以分布在吹针孔2内壁上的排气槽3为八个,由于采用多个排气槽3作为主要排气路径,因此不再需要通过吹针4的内孔作为主要排气路径,才能在针头开设多个细小吹孔5增加吹塑时的扩散性,在风力大小不变时,吹塑时风速更柔和,吹孔5的数量为二十八个为最佳方案;排气槽3为半圆形,吹孔5为圆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鑫深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西鑫深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187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