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助消化用植物饮品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19752.8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7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绿清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2/38 | 分类号: | A23L2/38;A23L33/105;A23L33/21 |
代理公司: | 宿迁市永泰睿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4 | 代理人: | 陈科巧 |
地址: | 215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助消化 植物 饮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助消化用植物饮品,其各组分及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山楂提取粉0.2份、麦芽提取粉0.1份、莱菔子提取粉0.15份、山药提取粉0.15份、甘草提取粉0.1份、纯净水20份、低聚果糖25份、聚葡萄糖12份。本发明有很好的帮助消化、强健脾胃的功效,能有效提升长期食用者的健康状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饮料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助消化用植物饮品。
背景技术
植物饮料,指的是以植物或植物抽提物(茶、咖啡除外)为原料(非果蔬类植物的根、茎、叶、花、种子及竹或树木自身分泌的汁液,如谷物、食用菌、食用藻类和蕨类、可可、菊花等)经加工或发酵制成的饮料制品。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更加精细化、更加有针对性的植物饮品越来越成为人们的青睐对象。由于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规律下,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且爱吃重盐重辣的食物,对消化系统产生了很大的负担,因此为了帮助人们消化食物,养护肠胃,人们需要食用方便的饮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通肠用植物饮品。
一种助消化用植物饮品,其各组分及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山楂提取粉0.2份、麦芽提取粉0.1份、莱菔子提取粉0.15份、山药提取粉0.15份、甘草提取粉0.1份、纯净水20份、低聚果糖25份、聚葡萄糖12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有很好的帮助消化、强健脾胃的功效,能有效提升长期食用者的健康状况。
具体功效为:
山楂提取粉含多种有机酸。口服后增强胃液酸度,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蛋白质的消化;山楂味酸,刺激胃黏膜促进胃液分泌;山楂中含脂肪酶,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山楂含有维生素C等成分,口服可增进食欲;山楂对胃肠运动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对痉挛状态的胃肠平滑肌有抑制作用,对松弛状态的平滑肌有兴奋作用。
麦芽含消化酶及维生素B,有助消化作用。《药性论》记载麦芽有“消化宿食,破冷气,去心腹胀满”的功效。
莱菔子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效。
山药有“神仙之食”的美名。山药最大的特点是能防止心血管系统脂肪沉淀,保持血管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过早发生,减少皮下脂肪沉积。
中医认为山药具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等多种功效。并且对肺虚咳嗽、脾虚泄泻、肾虚遗精、带下及小便频繁等症,都有一定的疗补作用。山药健脾、除湿、补气、益肺、固肾、益精的功效,山药含有可溶性纤维,能推迟胃内食物的排空,控制饭后血糖升高。还能助消化、降血糖。用于糖尿病脾虚泄泻,小便频数。控制进食欲作为高营养食品,山药中含有大量淀粉及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葡萄糖、粗蛋白氨基酸、胆汁碱(holine)、尿囊素(allantoin)等。其中重要的营养成分薯蓣皂,是合成女性荷尔蒙的先驱物质,有滋阴补阳、增强新陈代谢的功效;而新鲜块茎中含有的多糖蛋白成分的粘液质、消化酵素等,可预防心血管脂肪沉积,有助于胃肠的消化吸收。
甘草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
聚葡萄糖是一种新型的水溶性膳食纤维,至今已有五十多个国家批准作为健康食品配料使用,被大量用于制造强化纤维食品,食用后具有保持肠胃通畅的功能。聚葡萄糖除具有不溶性膳食纤维所特有的明显增加粪便体积、增强通便、降低肠道癌的风险等的作用外,还具有不溶性膳食纤维所不具备或不明显的功能,如结合清除体内的胆酸,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更容易引致饱腹感,能明显降低饭后血糖水平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绿清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绿清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197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换电池箱
- 下一篇:一种含乳饮料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