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激光雷达芯片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21894.8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07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孙瑜;曹立强;刘丰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16 | 分类号: | H01L25/16;H01L23/31;H01L21/50;H01L21/56;G01S7/481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3 | 代理人: | 张东梅 |
地址: | 214028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雷达 芯片 封装 结构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激光雷达芯片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包括:光芯片,被布置在第一封装体内,所述第一封装体具有透镜形貌;电芯片,被布置在第二封装体内,所述第二封装体内具有第一电性互连结构,所述第一电性互连结构引出电芯片的电性;所述第一封装体与所述第二封装体通过叠层进行布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封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激光雷达芯片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在自动驾驶、自动机器人等应用中,激光雷达是一个关键部件。随着激光雷达设备的普及,激光雷达芯片封装也向着小型化发展。
现有技术通常是采用陶瓷金属封装,将光、电芯片分别封装。光芯片封装在一个带有光窗的陶瓷封装中,以透镜组和发射镜实现光向特定方向的发射和接收,相应的控制电芯片与光芯片分别封装在两个封装体内。这样封装成本高、体积大,不易集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雷达芯片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以解决现有的激光雷达芯片封装不易集成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激光雷达芯片封装结构,包括:
光芯片,被布置在第一封装体内,所述第一封装体具有透镜形貌;
电芯片,被布置在第二封装体内,所述第二封装体内具有第一电性互连结构,所述第一电性互连结构引出电芯片的电性;
所述第一封装体与所述第二封装体通过叠层进行布置。
可选的,在所述的激光雷达芯片封装结构中,所述光芯片的焊球由第一封装体表面暴露出,且面对所述第二封装体,所述电芯片的焊盘由第二封装体表面暴露出,且面对所述第一封装体,所述焊球与所述焊盘电连接。
可选的,在所述的激光雷达芯片封装结构中,所述光芯片通过与第一电性互连结构进行电连接,以与电芯片进行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性互连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金属柱、至少一个金属通孔、以及至少一个重新布线层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的,在所述的激光雷达芯片封装结构中,还包括第二电性互连结构,所述第二电性互连结构为金属丝;
所述第二电性互连结构布置在第二封装体中;
所述第二电性互连结构将光芯片的电性引出,以使光芯片与电芯片或第一电性互连结构电连接。
可选的,在所述的激光雷达芯片封装结构中,所述第一封装体的材料为透明的塑封料;所述第一封装体的表面具有圆弧状突起;所述第二封装体的材料为塑封料或有机基板。
可选的,在所述的激光雷达芯片封装结构中,还包括镀膜层,所述镀膜层覆盖在所述第一封装体表面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激光雷达芯片封装方法,包括:
形成将电芯片容置其中的第二封装体;
在所述第二封装体内形成第一电性互连结构,所述第一电性互连结构引出电芯片的电性;
将光芯片附连在第二封装体表面;
形成具有透镜形貌的第一封装体内,所述第一封装体包裹所述光芯片,且覆盖所述第二封装体表面。
可选的,在所述的激光雷达芯片封装方法中,形成将电芯片容置其中的第二封装体包括:
将电芯片贴装在临时载板上;
采用塑封料在临时载板上形成塑封层,以包裹所述电芯片;
采用晶圆级工艺,在塑封层上制作金属柱、金属通孔及重新布线层中的一种或多种;
金属柱、金属通孔和/或重新布线层将电芯片的电性引出至塑封层的上下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218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