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移动灯车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22166.9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8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芦晓民;刘清玉;李治国;李雄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北工重型机电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L4/08 | 分类号: | F21L4/08;F21L13/00;F21V21/36;F21V21/06;F21V23/00;F21V23/02;F21V23/04;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张晓冬 |
地址: | 014000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移动 | ||
1.一种电动移动灯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车架、位于该车架上的锂离子蓄电池电源装置与电控装置,该车架上设置有升降杆,该升降杆顶端安装有LED灯源,该锂离子蓄电池电源装置与所述LED灯源电连接并为其供电,该电控装置连接该锂离子蓄电池电源装置并控制其为所述LED灯源供电的时间,使所述LED灯源能自动启动照明或者自动关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移动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底部设有车轮,所述车架一端设有牵引部,该牵引部远离车架的一端固定于机车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移动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边角设有伸缩式支撑腿,该伸缩式支撑腿通过液压或气动方式能自由伸缩,调节长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移动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蓄电池电源装置包括箱体、电池模组、电池管理系统及显示模块,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对所述电池模组温度和电压参数进行采集并控制电池模组的充放电,并将采集信息以及对电池模组的控制状态传输到所述显示模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移动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正极一端通过熔断器连接二极管模块,该二极管模块另一端连接插座,所述电池模组负极通过分流器连接所述插座,所述插座用于插接充电机或所述LED灯源;所述二极管模块与分流器之间通过第一旋钮开关连接一整流二极管D3的阳极,该整流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DC/DC输入端,该DC/DC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正负极输入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移动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装置包括第二中间继电器及并联连接的时控开关、第一中间继电器与防水光控开关,其中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一端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的正极输入端,另一端连接第二旋钮开关,该第二旋钮开关为两档开关,具有自动端与手动端,其中该自动端连接并联的时控开关、第一中间继电器与防水光控开关的一端,该并联的时控开关、第一中间继电器与防水光控开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的负极输入端,该手动端直接连接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的负极输入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移动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模块包括并联连接的二极管D1与第一直流接触器及并联连接的二极管D2与第二直流接触器,其中二极管D1阴极连接二极管D2阴极,二极管D1阳极靠近所述电池模组正极一端,所述二极管D2阳极连接所述插座。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移动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模块包括串联连接的二极管D1与第二直流接触器及串联连接的二极管D2与第一直流接触器,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并通过所述熔断器连接所述电池模组的正极,所述第二直流接触器连接所述插座,所述电控装置中还包括第三中间继电器,该第三中间继电器连接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的正极输入端与负极输入端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移动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装设柴油发电机和变频器,所述柴油发电机组发出的交流电通过AC/DC转为直流电,该AC/DC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直流接触器,通过所述二极管D2为所述电池模组充电。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移动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柴油发电机具有启动装置,该启动装置包括电池及串联于电池两端的启动开关、第二直流接触器的常闭触点、第三中间继电器的主触点、第一时间继电器的线圈,其中第一时间继电器的线圈两端并联有第四中间继电器线圈与油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北工重型机电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内蒙古北工重型机电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2216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组装的储物柜
- 下一篇:一种基于陀螺仪的误差补偿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