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投战车着陆防侧翻装置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22358.X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0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周俊明;郭海军;李正达;邹长庚;史锐;陈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S9/04 | 分类号: | B60S9/04;B64D1/0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钟锋 |
地址: | 44100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投 战车 着陆 防侧翻 装置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空投战车着陆防侧翻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折叠支架、支架释放机构和支架锁止机构,折叠支架包括铰接相连的竖梁和横梁,竖梁通过连接件与战车两侧外壁相连,其上设有第一支架系留环和释放系留环,横梁的对应位置设有第二支架系留环并通过绳索与第一支架系留环连接系固;支架释放机构包括切割器、拉发绳和吊带,切割器一端与拉发绳一端相连,另一端通过绳索与释放系留环连接系固,拉发绳另一端与吊带一端相连,吊带另一端固定于战车顶部;支架锁止机构包括锁止架和锁止头,锁止架与竖梁和横梁相铰接,锁止头对应设于横梁两侧,与锁止架的两侧相对应。本发明解决了空投战车在着陆时由于着陆姿态、着陆地形、地面风影响等不利因素导致的战车侧翻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降空投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投战车着陆防侧翻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战车空投着陆防侧翻的主要措施包括两种:1)在战车尾部安装定向防翻装置,通过地锚施加拖曳力调整战车着陆前的姿态,使战车沿自身抗翻力矩较大的车体长度方向顺风着陆,从而降低其着陆翻倒概率。但定向防翻装置的使用有其条件局限性,只有当地面风速大于8m/s时地锚才能发挥作用,而地面风速小于8m/s时是定向防翻装置使用的空白区间,通过对历次战车空投发生侧翻的风速数据进行统计,发现风速基本都处于8m/s以下的区间;2)在战车两侧安装防侧翻装置,空投出机后防侧翻装置自动释放展开并锁定,增加车体侧向宽度,使其侧向抗翻的性能与沿车体长度方向的抗翻性能相当,以达到增强其侧向着陆的抗翻能力。该防侧翻装置能够确保空投战车在地面风速小于8m/s着陆时不发生侧翻,从而填补定向防翻装置能够起作用的空白区间。
定向防翻装置在国内多种型号空降空投产品上均有成熟应用,但战车两侧安装防侧翻装置的方法在国内还处于研制阶段,其空中可靠展开及有效锁定又是该防侧翻装置研制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空投战车着陆防侧翻装置及使用方法,安装在战车两侧,通过其结构在空中可靠释放展开并有效锁定。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投战车着陆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叠支架、支架释放机构和支架锁止机构,所述折叠支架包括铰接相连的竖梁和横梁,所述竖梁通过连接件与战车两侧外壁相连,竖梁上设有第一支架系留环和释放系留环,所述横梁的对应位置设有第二支架系留环并通过绳索与第一支架系留环连接系固;支架释放机构包括切割器、拉发绳和吊带,所述切割器一端与所述拉发绳一端相连,另一端通过绳索与所述释放系留环连接系固,拉发绳另一端与所述吊带一端相连,吊带另一端固定于战车顶部;所述支架锁止机构包括锁止架和锁止头,所述锁止架包括铰接相连的长锁止板和短锁止板,所述锁止头包括锁止支座、锁止杆和弹簧,所述长锁止板的顶部与竖梁相铰接,所述锁止板的底部与横梁相铰接,所述锁止头对应设于横梁两侧,与短锁止板的两侧相对应。
按上述方案,所述切割器包括壳体、火工品、环形刀、堵头和保险铜丝,所述壳体的内腔中部设有所述环形刀,所述火工品和堵头分别设于壳体的内腔两端,环形刀两端设有卡合槽,分别与火工品及堵头的内侧端相配置卡合,火工品的外侧端设有拉发系留环与所述拉发绳一端相连,堵头的外侧端设有固定孔,与所述释放系留环通过绳索相连,环形刀中部设有径向通孔,与壳体上的通孔相对应,所述保险铜丝穿过所述通孔和径向通孔,两端头弯折定位。
按上述方案,所述锁止支座由安装板和外罩组成,所述安装板底部固定于所述横梁两侧,所述锁止杆为设有台肩的杆体,设于锁止支座内部,两端头分别穿过安装板及外罩的中心通孔,锁止杆的头部设有沿轴向的斜面与所述短锁止板两侧相对应,所述弹簧外套于锁止杆,两端分别于安装板及外罩相抵接。
按上述方案,所述竖梁和横梁均为U型槽板结构,所述锁止架容纳于U型槽内,横梁两侧边顶部设有安装槽,与所述安装板的底部相配置卡合,并通过螺栓紧固。
按上述方案,所述短锁止板的两侧底面为弧面。
按上述方案,所述连接件为快卸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未经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223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语音识别方法及相关装置
- 下一篇:3d微电极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