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稳定打孔的主动脉血管打孔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23596.2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24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生;吴延庆;韩婉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205 | 分类号: | A61B17/3205 |
代理公司: | 洛阳九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6 | 代理人: | 炊万庭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定 打孔 主动脉 血管 打孔器 | ||
1.一种能稳定打孔的主动脉血管打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砧座管(1)、套管(2)、芯杆(5)、顶头组件(3)和切刀组件(4);
所述砧座管(1)为设有一个中心通道的管体,套管(2)穿设在砧座管(1)的中心通道内,套管(2)的头端与顶头组件(3)连接,套管(2)的尾端伸出砧座管(1)设置;
所述顶头组件(3)包括顶头本体和挤压板(3-1),顶头本体由一体连接的尖头部(3-2)和藏刀部(3-3)组成,藏刀部(3-3)设置有用于隐藏切刀组件(4)的隐藏空腔(3-4),套管(2)的头端伸入隐藏空腔(3-4)内并与藏刀部(3-3)固定连接,所述挤压板(3-1)固定套设在套管(2)上,挤压板(3-1)与藏刀部(3-3)的端面平齐设置,且挤压板(3-1)与隐藏空腔(3-4)内壁之间形成有环隙,挤压板(3-1)与砧座管(1)的端面之间形成血管壁夹持位;
所述切刀组件(4)包括圆形刀盘(4-1)和切刀(4-2),刀盘(4-1)活动套设在位于隐藏空腔(3-4)内的套管(2)上,切刀(4-2)为圆环形结构,切刀(4-2)的一端固定在圆形刀盘(4-1)上,切刀(4-2)的另一端设置有刀刃;
所述芯杆(5)穿设在套管(2)内部,套管(2)的头端侧壁沿其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通孔,芯杆(5)的头端与切刀组件(4)的刀盘(4-1)通过穿过通孔设置的连接片(4-3)连接在一起,套管(2)上的通孔在轴向方向上需要有足够的距离,使连接片(4-3)能够在套管(2)的轴向方向移动;
所述砧座管(1)的尾端设置有调节套筒(6),调节套筒(6)内设置有第一按钮(7),第一按钮(7)与套管(2)固定连接,位于砧座管(1)和第一按钮(7)之间的套管(2)上设置有第一弹簧(8),所述第一按钮(7)上设置有中心通孔,芯杆(5)的尾端穿过中心通孔伸出第一按钮(7)设置;
所述第一按钮(7)的尾端端面开设有凹槽,凹槽的槽口处设置有挡环(9),所述芯杆(5)的尾端穿过中心通孔和挡环(9)伸出第一按钮(7)设置,芯杆(5)位于凹槽内的杆体上固定套设有挡圈(10),芯杆(5)位于挡圈(10)和挡环(9)之间的杆体上设置有第二弹簧(11),所述芯杆(5)的侧壁设置有限位孔(12),第一按钮(7)的中心通孔侧壁对应该限位孔(12)设置有安装槽(13),安装槽(13)内设置有限位杆(14),限位杆(14)的尾端通过第三弹簧(15)与安装槽(13)连接,限位杆(14)的头端可伸出安装槽(13)并植入芯杆(5)的限位孔(12)内,限位杆(14)可在控制单元的作用下沿其轴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能稳定打孔的主动脉血管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杆(16)、控制柄(17)和第四弹簧(18),第一按钮(7)的尾端端面开设有连通至安装槽(13)的控制通道(19),控制杆(16)穿设在控制通道(19)内,控制杆(16)的尾端伸出控制通道(19)并连接控制柄(17),第四弹簧(18)套设在控制杆(16)位于第一按钮(7)和控制柄(17)之间的杆体上,控制杆(16)的头端设置有斜面,所述限位杆(14)朝向控制通道(19)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槽(20),控制杆(16)在进行轴向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其头端的斜面与控制槽(20)的配合可使限位杆(14)轴向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能稳定打孔的主动脉血管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砧座管(1)的中心通道直径与砧座管(1)直径之比为1:5-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2359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