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快干水性双组分丙烯酸修补漆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24988.0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48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秦玉猛;姜美佳;付绍祥;洪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棵树(上海)新材料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04 | 分类号: | C09D175/04;C09D7/63;C09D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3 | 代理人: | 黄骏鹏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干 水性 组分 丙烯酸 修补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快干水性双组分丙烯酸修补漆的制备方法,所述超快干水性双组分丙烯酸修补漆包括A组分和B组分,A组分和B组分按质量比为6:1混合;再加入去离子水稀释并搅拌均匀,用200目滤网过滤,然后用1.3mm口径的空气喷枪,喷涂于320#砂纸机器打磨缺陷的原有面漆上,自然干燥,制得厚度30~50μm的修补涂层,本发明引入有机锡类催干剂,催化羟基与聚氨酯固化剂的反应,并采用挥发速度较快的溶剂稀释固化剂,以达到快干的效果。本发明引入乙酰丙酮,用来螯合有机锡催干剂中的锡离子,从而避免了前期反应过快,导致水与聚氨酯固化剂反应过快,造成漆膜起泡、爆泡膜厚低、活化期短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漆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快干水性双组分丙烯酸修补漆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性丙烯酸分散体因为高光泽、高丰满度、物化性能优异,采用其作为主体树脂的水性双组分丙烯酸面漆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商务车辆、农用车辆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三一重工、中车集团等公司的涂装专家在第18届水性技术年会上分享了水性双组分丙烯酸面漆在其生产线上大规模成功应用的经验,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点,即水性漆的修补。工程机械领域,因为其生产线的特点,工件在主生产线上涂装完成下线后,需要对涂装瑕疵进行修补,而这种修补通常是露天进行,修补完后没有烘干条件,且需要快速干燥,以方便转运,腾出生产空间。而水性丙烯酸分散体制成的双组分修补面漆,干燥速度较慢,达不到干燥速度的要求;以水性丙烯酸乳液制成的双组分修补漆,则光泽、丰满度较差,修补后与原漆外观相差较大。如果采用溶剂型双组分丙烯酸修补漆进行修补,虽然干燥速度较快,但因为VOC高,气味大,无组织排放,有火灾风险等问题也难以满足现场管控的要求。
采用传统水性双组分丙烯酸面漆进行修补,因干燥速度慢,现场修补后在短时间内不干,导致无法转运,影响工期;
采用传统溶剂型双组分丙烯酸面漆进行修补,虽然干燥速度较好,但因为VOC高,气味大,有火灾风险。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超快干水性双组分丙烯酸修补漆的制备方法,解决传统水性双组分丙烯酸面漆因干燥较慢,不方便修补的缺陷,引入了有机锡催干剂或其它金属类催干剂,加速羟基与聚氨酯固化剂之间的反应,并将用于稀释聚氨酯固化剂的溶剂改为挥发较快的溶剂,以达到快干的目的。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超快干水性双组分丙烯酸修补漆的制备方法,所述超快干水性双组分丙烯酸修补漆包括A组分和B组分,A组分和B组分按质量比为6:1混合;
其中,所述A组分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1)将质量份为40.00~120.00份的去离子水置于第一塑料罐中,然后在转速为300RPM下加入质量份为1.00~3.00份的防沉剂,之后逐渐提高转速到3000RPM,持续搅拌20分钟,制成防沉浆备用;
步骤2)在第二塑料罐中加入质量份为130.00~210.00份的去离子水,然后在转速为1500RPM下加入质量份为10.00~30.00的分散剂和步骤1)制备好的防沉浆;之后在500RPM下加入质量份为30.0~200.00份的着色颜料,在1500RPM搅拌10分钟;在1500RPM下加入质量份为1.00~3.00份的消泡剂并在2000RPM下搅拌20分钟;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加入分散缸在2500RPM下研磨小时直至细度小于10μm,之后过滤得到色浆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棵树(上海)新材料研究有限公司,未经三棵树(上海)新材料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249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