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半自动耐压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25136.3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5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伍素素;丁成;吴云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航天泰瑞捷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R3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任志龙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国威路莲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半自动 耐压 测试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申请属于耐压测试技术的领域,涉及一种便携式半自动耐压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包括:通过第一工装设备获取安装在所述第一工装设备上的多块待测电表的身份ID信息;通过与多块所述待测电表连接的第二工装设备,对多块所述待测电表进行耐压测试;获取多块所述待测电表的耐压测试状态信息;根据多块所述待测电压表的耐压测试状态信息与各自预设的耐压测试状态信息范围获得多块所述待测电表的测试结果并输出。本申请具有能减少人工手动操作的同时,能自动记录测试数据并上传,且环境适应性高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耐压测试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半自动耐压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耐压测试是检验电器、电气设备、电气装置、电气线路和电工安全用具等承受过电压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分为工频耐压试验和直流耐压试验两种。
目前行业内普遍采用的耐压测试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通过人工将电能表安装在耐压工装的端子上,耐压测试结束后手动取出电能表,测试数据不记录或者手动记录;第二种是通过扳动拉杆压接机构将电能表压接到耐压工装的端子上,耐压测试结束后手动取出电能表,测试数据不记录或者手动记录;第三种是自动流水线模式,在上一个工序完成后,由机械手或者其他装置从生产传输线上取表,然后安装上表,耐压测试结束后再由机械手或其他装置取表,测试数据自动录入。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第一种方式需要手动压接上表、取表,手动接入、取下耐压工装端子,不能及时记录测试数据;第二种方式需要人工扳动拉杆压接机构、手动取出电表,生产效率较低,不能及时记录测试数据;第三种方式在安装调试完成后,环境适应性不高。
发明内容
为了能减少人工手动操作的同时,能自动记录测试数据并上传,且环境适应性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半自动耐压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便携式半自动耐压测试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半自动耐压测试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工装设备获取安装在所述第一工装设备上的多块待测电表的身份ID信息;
通过与多块所述待测电表连接的第二工装设备,对多块所述待测电表进行耐压测试;
获取多块所述待测电表的耐压测试状态信息;
根据多块所述待测电压表的耐压测试状态信息与各自预设的耐压测试状态信息范围获得多块所述待测电表的测试结果并输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测试端子做耐压测试之前,通过将多块待测电表安装在第一工装设备上并依次获取多块电表的身份ID信息,并且将身份ID信息传送至PC端进行记录,PC端对多块电表的身份ID信息全部读取完毕之后,将多块电表与第二工装设备连接,然后通过操作在第二工装设备上对多块电表做耐压测试,并且将耐压测试状态信息实时传送到PC端,通过PC端的界面观测耐压测试的数据,能做到实时记录实验数据并且上传,能一定程度减少人工操作;由于第二工装设备的结构相比动流水线模式较为简单,能根据需要移动设备,环境适应性较好。
可选的,在通过所述第一工装设备获取安装在所述第一工装设备上的多块待测电表的身份ID信息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判断接收的待测电表的身份ID信息的数量是否达到数量阈值,所述数量阈值基于安装在第一工装设备上的待测电表的数量设置;
在达到数量阈值时,则执行下一步耐压测试并获取耐压测试状态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同时对多块电表进行耐压测试,为方便区分每个电表的实验数据,需要获取每个电表的身份ID信息,如果不能全部接收耐压测试状态信息,则需要重新获取。
可选的,在未达到数量阈值时,判断获取多块待测电表的身份ID信息所等待的时长是否达到时间阈值;
在所等待的时长没有达到时间阈值,则按照时间阈值重新获取多块电表的身份ID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航天泰瑞捷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航天泰瑞捷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251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