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碳装料架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26681.4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47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军;刘二良;郭建明;杨艳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高泰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83 | 分类号: | C04B35/83;C04B35/622;C04B35/64;F27D5/00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袁晓玲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料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碳材料及热处理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的石墨材质的热处理装料架存在的重量大,易碎,气体流通不均匀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碳碳装料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碳纤维复合板材,进行2000℃以上真空高温处理;经机械加工处理成厚度均匀的板材,并且制作成带有子母槽的条形材料,通过板材间的交叉互锁,组合为装料架;通过气相沉积的方法沉积碳;再次进行2000℃以上真空高温处理。该方法制得的装料架重量轻,寿命长,炉腔内温度均匀性好,气体与产品的接触充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碳材料及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设计一种碳碳装料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热处理是将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质内加热、保温、冷却,通过改变材料表面或内部的组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一种综合工艺过程。传统的热处理装料架主要采用金属或者合金的材料,并且主要以相互独立的单层式设计为主,这样就会造成处于各个料架上的工件会存在微小的温度差异,从而造成工件性能的差异,另外,采用金属或者合金材料的热处理装料架承受冷热冲击的能力较差,从而导致这种装料架的使用寿命较短。后来出现了非金属材料制作的装料架,目前市场上多为石墨装料架,用石墨通过开孔做装料架,但是石墨做的装料架重量太重,易碎,气体流通不均匀,导致死角多等,影响其产量和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石墨材质的热处理装料架存在的重量大,易碎,气体流通不均匀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碳碳装料架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制得的装料架重量轻,寿命长,特别是炉腔内温度均匀性好,气体与产品的接触充分。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碳碳装料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碳含量≥95%的密度为1.3g/cm3-1.6g/cm3的碳纤维复合板材,进行真空高温处理,形成碳纯度高,不易变形的材料;高温处理步骤为:真空至10Pa以下,设定升温曲线,用时6h升温至1000-1100℃,再用时6h升温至1550-1650℃,用时7h升温至2150-2250℃,恒温3-10小时,自动降温至60℃以下,将其取出即得;
(2)将上述处理后的复合板材经机械加工处理成厚度均匀的板材,并且制作成带有子母槽的条形材料,通过板材间的交叉互锁,组合为装料架;
(3)将组装完毕的装料架通过气相沉积的方法沉积碳,形成致密、轻量、耐高温、高强度的碳碳装料架;气相沉积处理步骤:真空度在100Pa以下,设定升温曲线,用时2h升温至280-320℃,用时6h升温至880-920℃,用时1.5h升温至1000-1050℃,恒温3小时,然后通入氮气和碳源气体,各气体的气流量为0-30m3每小时,通气保持时间为0-1000小时,通气结束后断电降温,自动降温至60℃以下,将其取出即得;
(4)将气相沉积完毕的装料架再次进行真空高温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真空高温处理的步骤为:真空至10Pa以下,设定升温曲线,用时6h升温至1050℃,再用时6h升温至1600℃,用时7h升温至2200℃,2200℃下恒温3-10小时,自动降温至60℃以下,将其取出即得。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气相沉积的处理步骤:真空度在100Pa以下,设定升温曲线,用时2h升温至300℃,用时6h升温至900℃,用时1.5h升温至1020℃,1020℃下恒温3小时,然后通入氮气和碳源气体。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气相沉积的处理步骤:采用的碳源气体为丙烷、丙烯或者天然气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气相沉积的处理步骤:各气体的气流量为10-20m3每小时,通气保持时间为100-500小时。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再次进行真空高温处理的步骤与步骤(1)真空高温处理的步骤相同。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高泰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高泰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266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