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塑料管内支撑牵引工装及其牵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27516.0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2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刘秦元;周庆国;陈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海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8/355 | 分类号: | B29C48/355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周红芳;朱盈盈 |
地址: | 317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管 支撑 牵引 工装 及其 方法 | ||
一种塑料管内支撑牵引工装及其牵引方法,属于塑料管挤出技术领域。它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通过联轴套相连接,第一转轴上安装有第一伸缩机构,第二转轴上安装有第二伸缩机构,第一伸缩机构包括第一滑盘和第二滑盘,第一滑盘与第二滑盘之间设有若干组连杆组件,每组连杆组件上均安装有支撑辊,第二伸缩机构与第一伸缩机构结构相同,第一伸缩机构与挤出机上挤出模头的芯模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的第一伸缩机构和第二伸缩机构,使得由多个支撑辊组成的管内支撑与牵引带对应,夹紧管材壁面,可以实现对管材壁面的夹紧,且能够防止管材变形、避免管材出现折痕和内外壁面不平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塑料管挤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管内支撑牵引工装及其牵引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塑料管挤出工艺通常包括挤出管坯、真空定径、冷却、牵引和切割等几大部分,开机时还需要牵引管与挤出的管坯连接好,通过牵引机带动牵引管和管坯一起往后连续生产。
目前牵引机普遍采用多副履带/皮带压在管材外壁面通过摩擦提供动力,牵引带循环运转实现对管材的牵引,此方法通常情况下足以满足生产需要,但对一些工况如刚性较差或壁厚较小的塑料管,容易将管材压扁和产生滑移,无法正常生产。
面对上述难题,目前专利号为CN208199535U,专利名称为一种牵引机履带及牵引机、专利号为CN207139815U,专利名称为一种薄壁管防变形牵引结构 的发明创造着重对牵引机进行改进,尽量增大摩擦力和摩擦面积,减少牵引所需总正压力和改善正压力分布均匀性上。专利号为CN204773483U,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PFA大口径薄壁管挤出成型的内芯支撑牵引结构的专利则是在管内增加一个圆筒形内芯支撑,但内芯外径不可调不易使管材套入内芯支撑内,不易与管内壁四周贴合牵引,且与管材为滑动摩擦,阻力较大时管材容易发生轴向折痕变形。其他管内支撑专利如专利申请号为CN110220667A,专利名称为一种风洞用风机薄壁件的支撑装置及方法、专利号为CN 109277841B,专利名称为一种薄壁管内支撑工装的专利,多为矫正管圆变形或保持管在加工焊接时不变形,并不适用于上述管材在线牵引和连续挤出。因此需要一种适用于上述生产工艺的管内加支撑与牵引带对应夹紧管材壁面,同时防止管材变形的牵引方法和工装。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塑料管挤出开机和在线连续生产的牵引工装及其牵引方法,可以实现对管材壁面的夹紧,且能够防止管材变形、避免管材出现折痕和内外壁面不平整。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料管内支撑牵引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通过联轴套相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上安装有第一伸缩机构,第二转轴上安装有第二伸缩机构,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包括第一滑盘和第二滑盘,第一滑盘与第二滑盘之间设有若干组连杆组件,每组连杆组件上均安装有支撑辊,所述第二伸缩机构与第一伸缩机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伸缩机构与挤出机上挤出模头的芯模连接,第二伸缩机构上安装有手持操作件。
所述的一种塑料管内支撑牵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机构中的第一滑盘、第二滑盘与第一转轴之间均通过梯形螺纹旋合连接,所述第一滑盘和第二滑盘上的螺纹旋向相反。
所述的一种塑料管内支撑牵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机构中的第一滑盘、第二滑盘与第二转轴之间均通过梯形螺纹旋合连接。
所述的一种塑料管内支撑牵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盘和第二滑盘上对应设有环向分布的连杆安装位。
所述的一种塑料管内支撑牵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内端安装在第一滑盘上的连杆安装位上,第二连杆的内端安装在第二滑盘对应的连杆安装位上,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外端均为Y型结构。
所述的一种塑料管内支撑牵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穿设有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杆的外端通过连接轴与第一连杆相连接,所述支撑辊架设安装在第一连杆前端Y型结构的两个分叉段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海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未经临海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275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粉碎设备
- 下一篇:一种利用含锡废液制备氢氧化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