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粉体燃烧的低排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29371.8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53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熊帆;熊鹰;王德春;陈方旭;周高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江造型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0 | 分类号: | F23G7/00;B22C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周欣 |
地址: | 400709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烧 排放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铸型材料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粉体燃烧的低排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排砂过程中封闭炉体的排砂口;(2)在排砂过程中向炉体内通入空气;(3)在炉体的排砂口处设置燃烧机构,对炉体的排放的粉尘进行燃烧;(4)对步骤(3)中排放的气体进行水洗。采用该方法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型材料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粉体燃烧的低排放方法。
背景技术
焙烧炉是铸造废砂热法再生技术的主要设备,通过对废砂进行高温焙烧,使废砂表面的覆膜层脱落,实现废砂的再生回用。
目前常用的炉焙烧为立式两层焙烧炉,炉体的上部连接有进料管,炉体的内部设置有封板,封板将炉体分隔为上燃烧室和下燃烧室,炉体的底部连接有排料管和连通有主管,主管内设有燃烧器。该焙烧炉工作时具体的流程如下:通过进料管往上燃烧室加入废砂,废砂在封板上流动,然后依次落入下燃烧室内,最后通过排料管排出。与此同时,燃烧器加热主管内的空气,使空气温度升高,主管往下燃烧室内通入炽热的空气,炽热空气对废砂进行加热,在这个过程中,空气依次从下燃烧室流向上燃烧室,最后通过进料管排出,空气从下燃烧室流向上燃烧室时有两个路径,第一个路径是直接通过封板流向上燃烧室,第二个路径为与废砂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
目前的焙烧砂中表面的通常含有树脂,虽然经过焙烧后可以使树脂燃烧,但是树脂在燃烧过程中会有很多的粉尘以及VOC,而这些粉尘和VOC的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体燃烧的低排放方法,以减少空气污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粉体燃烧的低排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排砂过程中封闭炉体的排砂口;
(2)在排砂过程中向炉体内通入空气;
(3)在炉体的排砂口处设置燃烧机构,对炉体的排放的粉尘进行燃烧;
(4)对步骤(3)中排放的气体进行水洗。
采用本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
发明人经过多年研究创造性的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尾气排放时,仅仅对尾气排放口处的尾气进行了处理。然而事实上,很多尾气不仅仅是通过尾气排放口排放的,还通过气体路径进入到空气中。如在废砂的焙烧过程中,废砂的焙烧和排放是个持续的过程,这就导致在排砂的过程中,炉内的气体也会通过排砂口排出,而从排砂口排出的尾气是没有经过处理的,这就导致了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情况出现。
本方案中,在焙烧时通过自密封的方式封闭炉体的排砂口,使得焙烧时产生的空气不能从排砂口排出而只能通过尾气排放口排出,而且本方案中在排砂时通过空气,带动炉体内的气体流动,强制性的将炉体内的尾气排出并带动尾气进入到燃烧机构处,将焙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燃烧,避免其直接排入到空气中。粉尘燃烧时产生的VOC和砂焙烧时产生的VOC又经过水洗,进一步被处理掉,避免其排入到空气中。
进一步,步骤(4)中,水洗后的水循环利用。
进一步,步骤(1)中,采用连通部封闭炉体的排砂口。
进一步,连通部包括封闭箱和排砂管,排砂管与封闭箱下部连通,排砂管沿长度方向设有隔板,隔板将排砂管分为排砂腔和风腔,风腔连通有风源,排砂腔内设有多个排风部,排风部包括外管和内管,外管上端封闭,内管位于外管内且内管两端分别与外管和风腔连通,外管侧部设有出风口,排砂管的长度大于排砂管高度的3倍。
进一步,外管的高度小于排砂腔高度的1/2。
进一步,还包括料位计和控制器,料位计位于封闭箱内且控制器分别与料位计和风机电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炉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江造型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江造型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293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