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屏蔽复合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29710.2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2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穆开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创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K7/24;C08K3/08;C08L59/02;C08L71/12;H05K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睿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7 | 代理人: | 沈彬彬 |
地址: | 215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屏蔽 复合材料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屏蔽复合材料。本发明的电磁屏蔽复合材料,包括具有通孔的泡沫金属和塑料粒子,所述泡沫金属和所述塑料粒子互相嵌套。本发明的电磁屏蔽复合材料可以轧制成片状,制作工艺简单,显著提高了塑料和金属的结合强度,轧制后的塑料和泡沫金属复合片材具有良好的电磁的屏蔽效果,本申请通过将泡沫金属和塑料粒子互相嵌套,一方面能够获得较好的电磁屏蔽效果,30‑1800MHz屏蔽效能最高可到达100dB,另一方面也能够获得较好的导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屏蔽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工业的高速发展,各种民用和军用电子产品数量急剧增加,电磁干扰已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公害。塑料因其质量轻、耐腐蚀、成本低、可塑性好等优点被用作电子产品的壳体材料。但普通塑料为绝缘体,一方面易积聚静电电荷,在易燃、易爆场所容易引起火灾和爆炸,另一方面塑料对于电磁波来说几乎是透明的,不能吸收和反射,毫无屏蔽能力,不具有抗电磁干扰的性能。因此,研究具有吸波功能、导电性佳、加工性能好的新型屏蔽复合材料,可为军事、通讯、保密、计算机系统工程、电子控制工程、生物工程以及高科技的电磁兼容提供了良好的手段与保证,这将对社会生活和国防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从技术层面探讨并解决电磁辐射存在的潜在危害,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优化电路设计、配线分离,包括含接地线的线路板设计;(2)使用电磁屏蔽材料降低电磁干扰材料。
其中,采用优化电路设计存在过程繁琐,加工工艺耗时的缺点,因此迫切需要进行自主研究和开发电磁波屏蔽材料,尽快形成屏蔽材料产业。
目前常用的屏蔽材料主要有:(1)塑料基体外喷涂导电涂层材料,包括金属涂层,碳材料涂层和复合材料涂层等,但是,由于涂层较薄,这些材料只能对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具有屏蔽功能,同时塑料基体的强度和导热性能没有得到提高;(2)填充型复合型电磁屏蔽塑料,填充型复合屏蔽塑料是由导电填料和合成树脂通过混炼造粒,并采用注射成型、挤压成型或压塑成型等方法制得,由于添加了导电填料,这种材料有一定的强度,但填料和树脂结合力较差造成脆性大,在应用时容易发生开裂现象;(3)其他电磁屏蔽材料,包括填充型电磁屏蔽橡胶、本征型导电高分子和导电织物等,但这些材料强度较低,成型性差,只能对某些频率的电磁波才有屏蔽效果。
目前,电磁屏蔽塑料将向多层、多功能以及宽、薄、强、轻等方向发展,上述问题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电磁屏蔽复合材料。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具有通孔的泡沫金属和塑料粒子,所述泡沫金属和所述塑料粒子互相嵌套。
本申请公开的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可以轧制成片状,制作工艺简单,显著提高了塑料和金属的结合强度,轧制后的塑料和泡沫金属复合片材具有良好的电磁的屏蔽效果,本申请通过将泡沫金属和塑料粒子互相嵌套,一方面能够获得较好的电磁屏蔽效果,30-1800MHz屏蔽效能最高可到达100dB,另一方面也能够获得较好的导热效果。
进一步的是,所述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的厚度为0.01mm-100mm。
进一步的是,所述泡沫金属为具有网状通孔的泡沫金属。
进一步的是,所述泡沫金属中通孔的直径为10μ~2000μ。
进一步的是,所述泡沫金属的孔隙率30%~98%。
进一步的是,所述泡沫金属为泡沫镍、泡沫铜、泡沫银、泡沫钛、泡沫铝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是,所述泡沫金属占所述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的20~70%wt。
进一步的是,所述塑料粒子为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甲醛、聚碳酸酯、聚苯醚、聚砜和橡胶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创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创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297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