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无机物为主要成分的高强度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30618.8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2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郝行健;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滨州金盛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32 | 分类号: | C04B28/32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张宏松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机物 主要成分 强度 粘合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无机物为主要成分的高强度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粘合剂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质量浓度为20%‑40%的氯化镁水溶液90‑100份,氧化镁80‑100份,增强剂1‑2份,填料3‑5份。本发明的高强度粘合剂不仅可用于木材、玻璃等材质的粘合,同时也可应用于建筑中材料的粘合,是一种多用途的粘合增强剂。含有有机粘合成分,能够有效粘合木材等材质,起到增强粘合强度的效果;增强剂中的硅溶胶在失去水分过程中,单体硅酸逐渐聚合成高聚硅胶,随水分蒸发,胶体分子增大,形成‑SiO‑O‑SiO‑涂膜,进而和无机粘合剂起到协同作用,增强粘合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无机物为主要成分的高强度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粘合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粘合剂(也称为胶黏剂),能够使两种分离的材料连接在一起,粘合剂也是建筑行业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是一种良好的添加剂。在建筑行业中,粘合剂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应用在不同的材料中,对行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可分为天然粘合剂和人工粘合剂。天然粘合剂主要是指淀粉、蛋白质、动植物胶、经物理加工后提取的粘合剂;人工粘合剂是指水玻璃、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等粘合剂,人工粘合剂根据其组成不同,可分为有机粘合剂和无机粘合剂。
有机粘合剂大都由高分子化合物组成,如合成树脂、松香等,有机粘合剂主要缺点是成本较高,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各种污染,阻燃性差,自身受热容易燃烧。如氨基树脂(脲醛树脂),是一类大量应用于木材中的粘合剂,脲醛树脂粘合剂会释放甲醛,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虽然可以通过降低醛/脲反应比例,或者加入甲醛捕捉剂,或者改进人工板的制作工艺,或者对人工板进行后期处理等方法降低危害,但是这些方法会降低材料的力学性能,并显著增加成本,无法经济有效的解决问题。聚丙烯酸酯、聚氨酯、酚醛树脂、聚苯乙烯、硅酮胶等高分子粘合剂也是较为常见的有机粘合剂。这些有机粘合剂虽然性能不错,但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会危害人身健康。
鉴于有机粘合剂存在的问题,无机粘合剂由于其无毒、无害、无异味等优点,再次引起了普遍的关注,但目前的无机粘合剂存在成分较多,生产工艺复杂的缺陷。
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7805460A提供的一种用于木材加工的环保型粘合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改性氧化海藻酸钠2-4份、硅酮粉3-5份、皂荚胶5-8份、硼酸0.5-2份、普鲁兰糖3-8份、羧甲基纤维素2-4份、乙酸丁酯纤维素3-5份、羧酸乙酸钙0.5-1份、硅酸钠15-20份、聚乙烯醇5-10份、环己烷-1,4-二甲酸二乙酯8-12份、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10-12份、蜡10-15份、填料3-7份。此发明采用不含甲醛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材料作为原料,且采用了硅酮粉提高各原料在粘合剂中的分散,使其粘合力强,此外还采用无卤阻燃水性聚氨酯作为阻燃剂,阻燃效果良好。但是,该粘合剂成分较多,生产工艺比较复杂。
中国专利文献CN109929469A提出了一种建筑用粘合剂,包括乳胶粉20-40份,色粉3-6份,丙烯酸丁酯15-20份,丙烯酸3-8份,丙烯酸树脂1-3份,硅酸钠1-2份。制作过程较简单,但使用的有机成分比较多。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尤其是现有的粘合剂组分复杂,使用的有机成分多,制备工艺繁琐、成本较高,同时粘合强度弱、耐热阻燃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以无机物为主要成分的高强度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以无机物为主要成分的高强度粘合剂,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质量浓度为20%-40%的氯化镁水溶液90-100份,氧化镁80-100份,增强剂1-2份,填料3-5份。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氯化镁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5%-30%。
最为优选的,氯化镁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滨州金盛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滨州金盛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06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