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震抗干扰装置、具有该装置的浮标及减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31321.3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69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郑守国;刘瑜凡;徐青山;王海燕;朱恭钦;邱梦情;方蔚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3B22/20 | 分类号: | B63B22/20;F16F15/02;F16F15/00;H02P2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抗干扰 装置 具有 浮标 方法 | ||
1.一种减震抗干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支架(2)和电路板(3);壳体(1)内腔的底部和顶部均为平面结构并相互平行,支架(2)设置在壳体(1)内部,支架(2)顶部抵靠壳体(1)顶部并形成滑动配合,支架(2)底部设有万向轮(41)和驱动轮(42),驱动轮(4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其运动的第一电机(43);支架(2)上设有转轴(21),转轴(21)的轴线方向平行于驱动轮(42)的轴线方向;转轴(21)上设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第二电机(22),电路板(3)安装在转轴(21)上并与转轴(21)同步转动;
电路板(3)上设有信号处理器和信号收发器;信号收发器用于信号处理器与外部传感器之间的信号传导,外部传感器包括用于检测浮标运动特性的姿态传感器;信号处理器还分别连接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信号处理器用于根据姿态传感器检测到的浮标的运动特性计算电路板(3)的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所述运动特性包括浮标的水平方向加速度和角加速度;信号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线加速度控制第一电机(43)工作,并用于根据所述角加速度控制第二电机(22)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抗干扰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1)采用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底部铺设有间隔设置的正极导电带(11)和负极导电带(12),相邻的正极导电带(11)和负极导电带(12)之间设有绝缘带(13);正极导电带(11)用于连接供电模块的正极,负极导电带(12)用于连接供电模块的负极;
支架(2)底部还设有多个电刷(23),多个电刷(23)呈多边形布置;支架(2)运动过程中,至少一个电刷(23)与任一正极导电带(11)接触并导电,且至少一个电刷(23)与任一负极导电带(12)接触并导电;
电路板(3)上还设有整流电路;整流电路分别连接各电刷(23),整流电路用于通过电刷获取电流信号,并将整流信号整流后用于电路板(3)供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抗干扰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架(2)底部设有四个电刷(23),其中三个电刷(23)布置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最后一个电刷(23)布置在所述等边三角形的中心点上;所述等边三角形的边长大于正极导电带(11)的宽度与绝缘带(13)的宽度之和,正极导电带(11)与负极导电带(12)等宽;电刷(23)在平行于所述等边三角形所在平面上的最大宽度小于绝缘带(13)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抗干扰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架(2)底部设有两个万向轮(41)和一个驱动轮(42),且万向轮(41)和驱动轮(42)呈等边三角形布置。
5.一种浮标,其特征在于,包括标体(5),标体(5)内部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减震抗干扰装置;所述壳体(1)与标体(5)固定连接;所述标体(5)上设有用于检测浮标的运动特性的姿态传感器,所述姿态传感器均通过信号收发器与信号处理器进行数据通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浮标,其特征在于,所述标体(5)内部还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作为供电模块用于给电路板(3)供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浮标,其特征在于,标体(5)外部还设有太阳能电池板(51),标体(5)置于海洋中时,所述太阳能电池板(51)浮于海面上;所述太阳能电池板(51)连接蓄电池用于供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浮标,其特征在于,标体(5)上设有仪器架(52),仪器架(52)上设有四面太阳能电池板(51),四面太阳能电池板(51)围绕成上窄下宽的锥形台结构;仪器架(52)顶部还设有航标灯(53);标体(5)上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检修口,标体(5)上还设有用于密封检修口的盖板(5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132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骨修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颅颌面修补假体
- 下一篇:一种全频带超构吸声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