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履带式燃烧炉膛的烤烟用生物质燃烧器及其操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31431.X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5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安;范艺宽;赵浩斌;韦凤杰;王鹏飞;李建华;张同庆;宋朝鹏;王勇军;史飞龙;王龙飞;路晓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农业大学;中国烟草总公司河南省公司;河南省烟草公司许昌市公司;河南省烟草公司洛阳市公司;河南省烟草公司三门峡市公司;许昌同兴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B40/00 | 分类号: | F23B40/00;A24B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鑫浩联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0 | 代理人: | 常桂凤 |
地址: | 45000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履带式 燃烧 炉膛 烤烟 生物 及其 操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履带式燃烧炉膛的烤烟用生物质燃烧器及其操作方法,包括料斗、通风室和U型炉膛,通风室和U型炉膛内安装有履带装置,包括通风室内的履带传动轮组,履带传动轮组由履带驱动电机驱动,U型炉膛内安装有履带传送轮组,履带传送轮组位于U型炉膛的尾部,U型炉膛的尾部固接有底风挡板,履带传动轮组和履带传送轮组上套装有生铁履带,生铁履带穿过底部通风口,通风室和U型炉膛内还分别安装有履带定型轮组、履带平展轮,履带定型轮组紧贴上层生铁履带的下表面安装,带平展轮紧贴下层生铁履带的上表面安装,改变一个集中的独头火焰头为多个,有效控制火焰的温度在1000℃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生铁铸造的履带,利用变速电机把进料后的生物质燃料平铺到履带上,改变以往堆状生物质燃料集中燃烧的方式为分散燃烧,降低局部火焰温度的具有履带式燃烧炉膛的烤烟用生物质燃烧器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质燃料是供热的清洁能源,已经被许多烤烟生产国家使用。田间秸秆资源粉碎后生产物质成型颗粒燃料能够实现光合残余物的循环利用,有学者表明生物质成型颗粒燃料为烤烟供热是实现烟草绿色生产的最佳途径。传统上生物质成型颗粒燃料被投放到燃煤炉膛里面直接燃烧供热,由于颗粒燃料密度较低且不同于煤炭的燃烧过程,大量可燃性的气化气体从烟囱逸飞,并且人工操作的劳动强度较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研究人员开发出多样的生物质烤烟集中供热设备,应用后因设备投资较大、后期维护成本过高和供热管道热损严重等没有得到推广。
随着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技术的成熟,烤烟供热的粒径由原来的φ32~100mm变为φ6~12 mm,2015年后进而转向专用的单体生物质烤烟供热设备的研究。在杨世关等的基础上,Wang Jian-an等设计了专门的生物质烤烟燃烧气化一体炉,与此同时许多学者研发出可自控控制的密集烤房加热室内、外置式两种生物质燃料烤烟供热设备,大幅提高了燃料的燃烧效率。
然而,目前我国配套于国家烟草专卖局标准的密集烤房,在烟叶调制过程中的需热要求在20,000~200,000 kJ/h,相对于燃煤容量0.2 m3炉膛,生物质普遍小于0.02 m3的集中燃烧空间,虽然有学者采取了“富氧燃烧”和“药剂扑捉”措施,可是烤烟供热时高密集、高温的燃烧方式,局部温度可以达到1800 ℃以上,一方面烟囱排放热损失严重;另一方面在生物质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氮氧化合物远高于燃煤,因此有必要根据现有生物质成型颗粒燃料烤烟用的炉膛进行优化升级,分散火焰密度,进一步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生物质成型燃料炉膛堆状燃烧温度过高条件下氮氧化合物含量较高、富氧燃烧烟囱热损失较为严重和颗粒燃料少量气化气体未经燃烧排放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采用生铁铸造的履带,利用变速电机把进料后的生物质燃料平铺到履带上,改变以往堆状生物质燃料集中燃烧的方式为分散燃烧,降低局部火焰温度,进而降低生物质颗粒燃料因过高温度产生大量氮氧化合物有害气体的具有阶梯式燃烧炉膛的烤烟用生物质燃烧器及其操作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农业大学;中国烟草总公司河南省公司;河南省烟草公司许昌市公司;河南省烟草公司洛阳市公司;河南省烟草公司三门峡市公司;许昌同兴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农业大学;中国烟草总公司河南省公司;河南省烟草公司许昌市公司;河南省烟草公司洛阳市公司;河南省烟草公司三门峡市公司;许昌同兴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14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