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梯级冷却再热污泥热泵带式干化机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31443.2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5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龙;余永刚;江辉民;王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五洲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7/04 | 分类号: | F26B17/04;F26B21/04;F26B21/08;F26B25/06;F25B30/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梯级 冷却 污泥 热泵带式干化 机组 | ||
1.一种梯级冷却再热污泥热泵带式干化机组,包括机组整体框架系统和空气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组整体框架系统包括机组外框架(101)以及设置在机组外框架(101)中间的风道分离框架(102);所述空气循环处理系统设置在机组外框架(101)与风道分离框架(102)形成的风道内,空气循环处理系统包括设置在风道入口处的轴流回风机(203)、位于风道分离框架(102)左侧的表冷器(207)以及设置在风道出口处的送风风机(205);
所述风道分离框架(102)内设有低温制冷热泵系统和高温制冷热泵系统,其中,高温制冷热泵系统的高温蒸发器(414)、高温冷凝器(413),以及低温制冷热泵系统的低温蒸发器(314)、低温冷凝器(308)排列在风道分离框架(102)下方的风道中,且低温蒸发器(314)、低温冷凝器(308)设置在高温蒸发器(414)和高温冷凝器(413)之间,高温冷凝器(413)右侧设有可调电加热器(206);循环空气经表冷器(207)、高温蒸发器(414)、低温蒸发器(314)三次梯级换热降温后,再经低温冷凝器(308)、高温冷凝器(413)、可调电加热器(206)梯级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级冷却再热污泥热泵带式干化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组整体框架系统包括设置在表冷器(207)左侧上半部分的表冷器出水管(106),以及设置在表冷器(207)左侧下半部分的表冷器进水管(105),表冷器(207)中的水流与循环空气采用逆流换热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级冷却再热污泥热泵带式干化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蒸发器(414)和低温蒸发器(314)的下方设置有滴水盘(104),且滴水盘(104)中央设置冷凝压差排水管(103),用于循环空气冷却除湿过程中的冷凝水排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级冷却再热污泥热泵带式干化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制冷热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低温压缩机(304)、低温冷凝器(308)、低温储液器(311)、低温干燥过滤器(309)、低温膨胀阀(313)、低温蒸发器(314)和低温气液分离器(3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梯级冷却再热污泥热泵带式干化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气液分离器(301)与低温压缩机(304)之间设置有低温低压表(303),用以监测低温压缩机(304)的吸气压力;所述低温压缩机(304)进出口设置有低温高低压控制器(30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级冷却再热污泥热泵带式干化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制冷热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高温压缩机(404)、高温冷凝器(413)、高温储液器(410)、高温干燥过滤器(408)、高温膨胀阀(412)、高温蒸发器(414)和高温气液分离器(40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梯级冷却再热污泥热泵带式干化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储液器(410)与高温干燥过滤器(408)之间设置有高温球阀(409)。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梯级冷却再热污泥热泵带式干化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污泥处理系统,所述污泥处理系统包括多个平行错位布置的污泥输送带(504)、设置在污泥输送带(504)右上方的污泥成型切条机(502)以及设置在污泥输送带(504)右下方的干污泥输送机(50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梯级冷却再热污泥热泵带式干化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输送带(504)靠近机组外框架(101)一端设置污泥清扫刷(501)。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梯级冷却再热污泥热泵带式干化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污泥输送机(503)采用螺旋输送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五洲制冷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五洲制冷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144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互式发射任务可行性分析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自动调整的光缆交接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