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自粘防水卷材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32346.5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27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郑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圣洁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30 | 分类号: | C09J7/30;C09J7/24;C09J111/00;C09J11/06;C09J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赵万凯 |
地址: | 101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强 防水 卷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自粘防水卷材的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强自粘防水卷材及其制备方法。高强自粘防水卷材,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防水层、粘结层和隔膜层,所述防水层为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防水卷材,所述粘结层由包含重量比1:(0.01‑0.1):(0.05‑0.15):(0.001‑0.003):(0.01‑0.1)的CR胶、PEG、改性三乙胺、抗氧剂和偶联剂制得;其制备方法为:S1、将CR胶、PEG、改性三乙胺、抗氧剂和偶联剂在130℃下共混制得粘结层浆料;S2、将粘结层浆料涂敷于防水层的表面,并将隔膜层复合于粘结层的表面,经压平、冷却成型、收卷得高强自粘防水卷材。本申请制得的自粘防水卷材具有剥离强度高、机械性能稳定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粘防水卷材的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强自粘防水卷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自粘防水卷材通常由防水层、自粘层和隔膜层构成,是用于建筑墙体、屋面、公路等处,起抵御漏水的一种可卷曲成卷状的柔性建材产品。自粘防水卷材是工程防水的第一屏障,对整个工程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市场上常用的自粘防水卷材的防水层主要有三类:高分子卷材类防水层,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卷材类防水层;橡胶卷材类防水层,如三元乙丙橡胶、丁基橡胶和氯化聚乙烯共混改性制得的氯化聚乙烯-橡胶卷材防水层;沥青或改性沥青防水层,如SBS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层。
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卷材防水层因为具有良好的耐气候老化、耐臭氧性、阻燃性、耐高低温性、耐化学腐蚀性等优良性能,同时具有拉伸强度高、延伸率大、粘结性能好、重量轻、施工方便、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目前市售的以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卷材为防水层的自粘防水卷材,其粘结层一般为CR胶或丁基橡胶,但是丁基橡胶的成本较高,而CR胶的初粘性较好且成本低,因此受到厂家和消费者的喜爱。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在实际使用时发现,以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卷材为防水层的自粘防水卷材,其粘结层为CR胶时,自粘防水卷材的剥离强度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CR胶作为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卷材防水层的粘结层时,剥离强度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强自粘防水卷材及其制备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强自粘防水卷材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强自粘防水卷材,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强自粘防水卷材,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防水层、粘结层和隔膜层,所述防水层为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防水卷材,所述粘结层由包含重量比1:(0.01-0.1):(0.05-0.15):(0.001-0.003):(0.01-0.1)的CR胶、PEG、改性三乙胺、抗氧剂和偶联剂制得;
所述改性三乙胺的制备方法为:将重量比为1:(3-5)的铜盐和三乙胺的混合液滴入乙醇溶液中,接着升温至60℃,经脱水、过滤制得改性三乙胺,所述混合液与乙醇溶液的重量比为1:(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PEG、改性三乙胺、偶联剂与CR胶协同作用,其中PEG能够提高粘结层的粘度,且PEG能够增加粘结层的表面张力,提高粘结层的剥离强度,但是PEG的结构较规整,无法改善粘结层的耐寒性,改性三乙胺与偶联剂共同作用能够降低CR胶的结构规整性,不易出现低温时粘结性下降的问题,且改性三乙胺网络结构、PEG、偶联剂与CR胶交联,提高了粘结层的稳定性,从而能够解决自粘防水卷材剥离强度低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PEG为PEG600、PEG800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EG的分子量较高时,其结晶能力较强,使粘结层的韧性降低,不利于粘结层剥离强度的提高。
优选的,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76和抗氧剂2246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圣洁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圣洁防水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23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