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33511.9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58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冷亚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普威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3/54 | 分类号: | H04B3/54;H04B3/20;H02H9/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麦小婵;郝传鑫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设备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与局端通过对称线连接,所述通信设备包括:防雷模块,其包括变压器、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对称线,用于抑制所述对称线引入的共模雷击能量;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所述变压器组成信号调理电路,用于滤除所述对称线采集的噪声信号中的低频噪声;滤波模块,其与所述防雷模块连接,用于滤除所述对称线采集的噪声信号中的高频噪声;主控模块,用于对滤除低频噪声和高频噪声的噪声信号进行运算处理。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通信系统。采用本发明实施例,能准确的采集到DSL链路耦合到的噪声信号,以及具有防雷功能,可以有效的在雷击环境下采集环境噪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用户线路),是以电话线为传输介质的传输技术组合,DSL技术在传递公用电话网络的用户环路上支持对称和非对称传输模式,解决了经常发生在网络服务供应商和最终用户间的“最后一公里”的传输瓶颈问题。多年来,通信服务供应商一直测量着线路中的噪音功率,以确定对噪音的可接受性。但是,目前的DSL设备由于电力线与DSL通信传输线存在一定的距离,不能真实的反应耦合到DSL通信线路上的噪声,此外空间中的AM、FM等radio设备产生的RF噪声也无法采集到,且没有考虑防雷设计,极易导致雷击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能准确的采集到DSL链路耦合到的噪声信号,以及具有防雷功能,可以有效的在雷击环境下采集环境噪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与局端通过对称线连接,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防雷模块,其包括变压器、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对称线,用于抑制所述对称线引入的共模雷击能量;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所述变压器组成信号调理电路,用于滤除所述对称线采集的噪声信号中的低频噪声;
滤波模块,其与所述防雷模块连接,用于滤除所述对称线采集的噪声信号中的高频噪声;
主控模块,用于对滤除低频噪声和高频噪声的噪声信号进行运算处理。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防雷模块还包括气体放电管,所述气体放电管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所述气体放电管用于吸收差模雷击能量。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防雷模块还包括共模能量吸收模块,所述共模能量吸收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其中,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共模能量吸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共模能量吸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接地。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防雷模块包括两个共模能量吸收模块,两个共模能量吸收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防雷模块还包括差模能量吸收模块,所述差模能量吸收模块包括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和第八二极管;其中,
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原边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原边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原边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八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原边绕组的第一端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防雷模块还包括电压吸收模块,所述电压吸收模块包括第九二极管、第十二极管、第十一二极管和第十二二极管;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普威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普威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35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