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实现单人反复投篮练习的篮球训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34257.4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41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袁斌;廖文豪;侯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A63B63/08 | 分类号: | A63B63/08;A63B47/02;A63B69/40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王力文 |
地址: | 61113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单人 反复 投篮 练习 篮球 训练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实现单人反复投篮练习的篮球训练装置,包括篮球架、挡球装置、收集装置和发球装置;篮球架的顶部设置有转动装置;挡球装置包括转动板和安装有网的网架;收集装置包括向上开口的挡球槽;转动装置通过一组传动装置与安装座传动连接,并驱动转动板和安装座同步转动;发球装置包括转动杆、固定块和引球槽;引球槽的一端顶部与挡球槽底部固定连接,其底部一端设置有旋转装置,转动杆一端与旋转装置连接,并通过旋转装置驱动转动;固定块通过弹簧与转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旋转装置驱动转动杆转动,使其另一端靠近圆形通孔时,固定块位于圆形通孔正下方。该装置能够进行单人反复篮球训练,实现投球、抛球和接球一体的训练模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篮球训练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可实现单人反复投篮练习的篮球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投篮技术是篮球运动中较为关键的一项指标。通常的,为了提高篮球运动员实战时的投篮水平,需要再日常训练过程中反复地进行多次投篮联系,增加运动员的肌肉记忆,从而达到投篮精准且稳定的效果。然而在投篮训练过程中,由于篮球投出后会触碰篮筐并发生弹射,若运动员每次投篮后自己去捡球不仅消耗运动员体力而且浪费时间,严重影响的投篮训练效率。常见的,专业运动员会搭配相应的训练师专门为其进行捡球传球,从而确保运动员能够进行连续高效的投篮训练。然而,上述人工成本较高。
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了一种篮球收集装置,但无法将篮球传递至训练者的手中,需要训练者自行从收集装置中捡去篮球;另外,现有的收集装置适用范围有限,无法全方位进行收集,训练者无法实现多角度反复投篮练习。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实现单人反复投篮练习的篮球训练装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单人反复投篮练习的篮球训练装置。该装置能够进行单人反复篮球训练,实现投球、抛球和接球一体的训练模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实现单人反复投篮练习的篮球训练装置,包括篮球架、挡球装置、收集装置和发球装置;
所述篮球架包括安装轴和固定设置在安装轴顶部的顶板;所述挡球装置包括转动板和半圆环状的网架;所述转动板设置在所述顶板的下方,并与所述安装轴转动连接;所述网架的两侧分别与所述转动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板一端固定架设有篮板,并设置在所述网架中间;所述收集装置包括向上开口的挡球槽;所述挡球槽通过安装座架设在所述挡球装置的下方,并与所述安装轴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装置架设在所述顶板上,并通过一组传动装置同步驱动所述转动板和安装座转动;
所述发球装置包括转动杆、固定块和引球槽;所述挡球槽侧壁设置有引球通道,并且在其对应所述引球通道的槽壁开设有通槽;所述引球槽的一端顶部与所述挡球槽底部固定连接,并且其开口与所述通槽配合;所述引球槽另一端的槽底开设有小于篮球直径的圆形通孔,并且倾斜向下;所述引球槽底部一端设置有旋转装置,所述转动杆一端与所述旋转装置连接,并通过所述旋转装置驱动转动;
所述固定块通过弹簧与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当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靠近圆形通孔时,所述固定块伸入所述圆形通孔进行击球。
优选地,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两个电机板;两个电机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引球槽的一端底部,所述转动杆一端穿过并固定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电机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设置在一个所述电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轴的底端固定有底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师范学院,未经成都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42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