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窥镜、内窥镜冷光源的连接反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34375.5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77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辜长明;崔志敏;田宝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泰新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6 | 分类号: | A61B1/06;A61B1/00;A61B17/00;A61B90/30;A61B1/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窥镜 光源 连接 反馈 装置 | ||
1.一种内窥镜、内窥镜冷光源的连接反馈装置,涉及内窥镜(1),内窥镜冷光源(2),导光束(3),内窥镜(1)含照明光输入端(11),内窥镜冷光源(2)含发光面(21),反馈控制模块(22),导光束在位检测模块(23),反馈控制模块(22)是信号处理与控制单元,与导光束在位检测模块(23)连接,导光束在位检测模块(23)是确认导光束(3)入光端是否在正确位置的检测单元,位于发光面(21)与导光束(3)的连接处,导光束(3)含照明传输通道(31),照明传输通道(31)是将发光面(21)的光传输至照明光输入端(11)的玻璃光纤,导光束(3)入光端连接内窥镜冷光源(2)后,导光束(3)出光端连接内窥镜(1)后,照明传输通道(31)入光面正对着发光面(21),出光面正对着照明光输入端(11)的入光面,其特征在于,连接反馈装置(4)含信号光源(41),发射通道(42),接收通道(43),光探测器(44),信号光源(41)是反馈信号的发射光源,光探测器(44)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转换模块,与反馈控制模块(22)连接,发射通道(42)是传输信号光源(41)发出的信号光的通道,接收通道(43)是传输发射通道(43)发出的信号光的通道,导光束(3)还含发射通道(42),接收通道(43),照明光传输通道(31)入光端,发射通道(42)入光端,接收通道(43)出光端位于导光束(3)入光端,照明光传输通道(31)出光端,发射通道(42)出光端,接收通道(43)入光端位于导光束(3)出光端,发射通道(42)出光端正对接收通道(43)入光端,发射通道(42)出光端,接收通道(43)入光端凸出于照明光传输通道(31)出光端,导光束(3)连接内窥镜冷光源(2)后,信号光源(41)的发光面正对发射通道(42)入光端,接收通道(43)出光端正对光探测器(44)的探测面,信号光源(41),发射通道(42),接收通道(43),光探测器(44)是一个信号光传输回路,内窥镜(1)连接导光束(3)后,照明光输入端(11)位于发射通道(42)出光端与接收通道(43)入光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窥镜、内窥镜冷光源的连接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信号光源(41)与光探测器(44)位于内窥镜冷光源(2)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窥镜、内窥镜冷光源的连接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发射通道(42),接收通道(43)可以是玻璃光纤,液芯光纤及导光塑料。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内窥镜、内窥镜冷光源的连接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示导光束(3)是一体式结构,在导光束(3)入光端,照明光传输通道(31)入光端,发射通道(42)入光端,接收通道(43)出光端固定为一体,在导光束(3)出光端,照明光传输通道(31)出光端,发射通道(42)出光端,接收通道(43)入光端固定为一体,照明光传输通道(31),发射通道(42),接收通道(43)均是玻璃光纤,封装在同一个硅胶套管内部,导光束(3)从入光端至出光端为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内窥镜、内窥镜冷光源的连接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示导光束(3)是分离式结构,在导光束(3)入光端,照明光传输通道(31)入光端,发射通道(42)入光端,接收通道(43)出光端固定为一体,在导光束(3)出光端,照明光传输通道(31)出光端,发射通道(42)出光端,接收通道(43)入光端固定为一体,照明光传输通道(31),发射通道(42),接收通道(43)均是玻璃光纤,分别封装在三个硅胶套管内部,导光束(3)两端为一体,中间为三个分别独立的硅胶套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泰新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泰新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437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