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0kV配电线路过电压在线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34409.0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87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境;甘丹;肖建华;方学智;刘豪;谭震;陈肖;杨琪;彭均;甘昭辉;蒋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165 | 分类号: | G01R19/165;G01R1/04;H05K7/20;F16F15/067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8 | 代理人: | 胡琳梅 |
地址: | 5500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10 kv 配电 线路 过电压 在线 监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0kV配电线路过电压在线监测装置,包括壳体、散热机构、减振机构,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壳盖,且壳体的右侧开设有散热孔,所述壳盖左端的底部与连接块的顶部固定连接。该10kV配电线路过电压在线监测装置,通过启动驱动马达可以使传动轴转动,可以使第一扇叶转动,产生风,并进入到通风道内,最后从第一通风管右侧开设的散热孔出来,进行散热,通过传动轴转动可以使第一伞齿轮带动第二伞齿轮转动,从而可以使蜗杆转动,通过蜗杆转动可以使第二扇叶转动,产生风力,再次起到散热作用,同时可以使蜗轮带动第一通风管转动,使散热效果更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网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10kV配电线路过电压在线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运行经验表明10kV配电线路中暂态过电压事故率较高,且各种暂态过电压的持续时间、幅值、波形、产生原因及对绝缘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所以设置一种在线监测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现有的监测装置在工作时,内部的元件会产生热量,如果不进行散热处理,长时间下去会影响监测装置内部元件的使用质量和寿命,从而使监测装置不能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10kV配电线路过电压在线监测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10kV配电线路过电压在线监测装置,包括壳体、散热机构、减振机构,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壳盖,且壳体的右侧开设有散热孔,所述壳盖左端的底部与连接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外壁与壳体左端的顶部开设的第一凹槽的内壁接触,所述连接块的左侧与连接柱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左端的外壁与套筒右侧的内壁接触,所述套筒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右端与连接柱的左侧固定连接,且第一弹簧的左端与套筒左侧的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机箱、驱动马达、第一扇叶、导向板、传动轴、第一伞齿轮、第二伞齿轮、蜗杆、第二扇叶、蜗轮、第一通风管、第二通风管、第三通风管,所述驱动马达的底部与机箱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且驱动马达的输出端与传动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扇叶固定安装在传动轴的外壁上,所述导向板固定安装在机箱的外壁上,所述传动轴的顶端与第一伞齿轮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伞齿轮与第二伞齿轮啮合。
进一步,所述套筒左端的外壁与第一凹槽左侧的内壁开设的卡口的内壁接触,所述套筒的左侧与U型杆上端的右侧接触,所述U型杆上端的外壁与卡口的内壁接触,且U型杆下端的外壁与壳体左侧开设的第二凹槽的内壁接触,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左端与U型杆下端的右侧固定连接,且第二弹簧的右端与第二凹槽右侧的内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伞齿轮的左侧与蜗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蜗杆的左端依次贯穿机箱左侧的内壁、壳体的右侧延伸至壳体内,所述蜗杆的外壁与机箱的左侧通过轴承一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扇叶固定安装在蜗杆的外壁上。
进一步,所述蜗轮与蜗杆啮合,所述蜗轮的底部与第一通风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通风管的右侧开设有散热孔。
进一步,所述第二通风管的顶端与第一通风管的底端通过轴承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通风管的底端与壳体底端的右侧开设的通风道的顶部连通设置,且通风道的右侧与第三通风管的左端连通设置,所述第三通风管的右端与机箱底端的左侧连通设置。
进一步,所述减振机构包括橡胶弹簧、连接杆、第一齿条、第一减振弹簧、齿轮、第二齿条、限位块、第二缓冲弹簧、固定杆、连接轴,所述橡胶弹簧的顶端与壳体右端的底部固定连接,且橡胶弹簧的底端与合箱右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顶部与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且连接杆的底部贯穿合箱的顶部延伸至与第一齿条的顶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齿条的底部与第一减振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振弹簧的底端与合箱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条与齿轮啮合,所述齿轮的背面与连接轴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的背面与合箱的内壁通过轴承三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44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