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式振动型铝镁挡渣墙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34634.4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8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江群英;施永益;张新财;徐琰宾;严海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琰大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1/00 | 分类号: | B22D41/00;B22D41/58;B22D4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伍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09 | 代理人: | 宋锦宏 |
地址: | 31310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振动 型铝镁挡渣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式振动型铝镁挡渣墙及制备方法,旨在提供给了一种分体组合的形式且制作简单易行,有效去除钢水杂质、提升钢水纯净度的干式振动型铝镁挡渣墙及制备方法。包括上墙体以及设置在上墙体下方的下墙体,所述上墙体侧壁设置有贯穿上墙体的流钢孔,所述上墙体底部设有安装块,所述流钢孔内壁设置有若干挡渣块,所述下墙体设置有安装面和阶梯面,所述安装面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块与安装槽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分体组合的形式制作加工,简单易行,解决了整体制作挡渣墙的困难,提升了制作效率;减缓钢水流速,增加钢水停留时间,使杂质上浮,提升钢水纯净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火材料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干式振动型铝镁挡渣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钢铁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钢铁厂生产各类钢铁产品过程中,使用钢水凝固成型有两种方法:传统的模铸法和连续铸钢法。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欧美国家出现的连铸技术是一项把钢水直接浇注成形的先进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连铸技术具有大幅提高金属收得率和铸坯质量,节约能源等显著优势。中间包是炼钢中用到的一个耐火材料容器,首先接受从钢包浇下来的钢水,然后再由中间包水口分配到各个结晶器中去。
钢水连铸中间包中使用挡渣墙一定程度上能延长钢水在中间包内的停留时间,使钢水中的夹杂物聚集、上浮,净化钢水。目前使用的结构复杂的挡渣墙在生产制作时比较困难,同时挡渣墙对钢水的阻拦时间较短,夹杂物上浮速度较慢,使钢水的纯净度较低,因此需要一种制作简单易行有效提升钢水纯净度的挡渣墙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挡渣墙制作困难、去除杂质效果差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分体组合形式、制作简单易行,有效去除钢水杂质、提升钢水纯净度的干式振动型铝镁挡渣墙及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干式振动型铝镁挡渣墙,包括上墙体以及设置在上墙体下方的下墙体,所述上墙体侧壁设置有贯穿上墙体的流钢孔,所述上墙体底部设有安装块,所述流钢孔内壁设置有若干挡渣块,所述下墙体设置有安装面和承接面,所述安装面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块与安装槽连接。
挡渣墙包括上墙体和下墙体,上墙体置于下墙体上方。上墙体底部设置有安装块,下墙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安装面和承接面,安装面上设置有安装槽,上、下墙体通过安装块与安装槽的配合安装连接。将挡渣墙分成两部分可方便挡渣墙的浇筑成型,使挡渣墙的结构更容易实现。上墙体的侧壁设置有流钢孔,流钢孔将上墙体内侧壁与外侧壁贯穿连通。流钢孔的内壁设置有若干挡渣块,挡渣块可减缓钢水的流出速度,增加钢水在中间包内的时间,更有利于钢水内的杂质上浮去除和杂物捕获,提升钢水的纯净度。
作为优选,所述上墙体为圆弧形墙体、截面为直角梯形,所述上墙体斜面侧壁朝向钢水流入方向,所述上墙体顶部设置有进气口,内部设置有通气管路,所述通气管路与进气口连通。上墙体截面为直角梯形,上墙体的斜面朝向钢水倒入一侧,上墙体与水平面垂直的一侧面为排出钢水的一侧,上墙体的斜面设置可增加钢水与挡渣墙的接触时间,有利于钢水内杂质的上浮。上墙体顶部设置的进气口和内部设置的通气管路连通,进气口可将外接的氩气通过通气管路运送到相应的位置,提供氩气的运送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流钢孔倾斜设置,所述流钢孔中心轴线与上墙体底面成锐角,所述设置在上墙体斜面侧壁的流钢孔的孔口低于上墙体竖直侧壁的流钢孔的孔口。流钢孔倾斜设置,在上墙体斜面侧壁的流钢孔的孔口低于上墙体竖直侧壁的孔口,使得钢水经流钢孔向外排出钢水时,相较水平设置的流钢孔可增加钢水与挡渣墙接触的时间,使钢水流动减缓,有利于钢水内的杂质上浮,提升钢水的纯净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琰大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琰大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46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