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丝连续退火装置及退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34903.7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30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祥;杨自昆;黄文照;黎焕枝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纵览线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573 | 分类号: | C21D9/573;C21D9/60;C21D1/26;C22F1/08;F26B21/14 |
代理公司: | 南宁智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29 | 代理人: | 邓世江;谭月萍 |
地址: | 530031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铜丝 连续 退火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丝连续退火装置及退火方法,涉及铜丝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退火外壳、冷却机组、冷却液泵、冷却液散热箱和吹干箱,退火外壳底部固定有冷却机组,冷却机组下方的退火外壳上固定有冷却液散热箱,冷却机组上方固定有吹干箱,退火外壳的一侧设置有冷却液泵,退火外壳后方靠近设置有冷却液泵的一侧固定有冷却液容箱。本发明通过设置退火外壳、冷却机组、冷却液泵、冷却液散热箱和吹干箱,解决了现有的铜丝连续退火装置在连续退火时加热不够完全和均匀和退火冷却液残留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铜丝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铜丝连续退火装置及退火方法。
背景技术
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准确的说,退火是一种对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而且新材料的退火目的也与传统金属退火存在异同,其中铜丝和其他线形金属的退火更是对完全冷却和加热这两个步骤都有一定要求。
但是,现有的铜丝连续退火装置具有以下缺点:
1、现有的铜丝连续退火装置在连续退火时加热不够完全和均匀,使其内部的应力消失不够完全,对铜丝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2、现有的铜丝连续退火装置在连续退火后使用冷却液冷却后冷却液依旧残留在铜丝上,对铜丝表面产生锈蚀,影响铜丝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丝连续退火装置及退火方法,通过设置退火外壳、冷却机组、冷却液泵、冷却液散热箱和吹干箱,解决了现有的铜丝连续退火装置在连续退火时加热不够完全和均匀和退火冷却液残留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铜丝连续退火装置,包括退火外壳、冷却机组、冷却液泵、冷却液散热箱和吹干箱,所述退火外壳底部固定有冷却机组,所述冷却机组下方的退火外壳上固定有冷却液散热箱,所述冷却机组上方固定有吹干箱,所述退火外壳的一侧设置有冷却液泵,所述退火外壳后方靠近设置有冷却液泵的一侧固定有冷却液容箱,铜丝由退火进线管进入铜丝连续退火装置,在其内部退火后转入冷却机组冷却后由吹干箱等吹干后作为成品导出。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机组远离冷却液泵一侧的退火外壳上固定有进线轮,且该侧的退火外壳侧框上开设有退火进线管,所述进线轮上方的退火外壳上固定有转接轮,所述转接轮上方的退火外壳上高度相同地固定有第一加热承接轮和第二加热承接轮,所述第一加热承接轮和第二加热承接轮中间的上方固定有双线感应加热器,所述第一加热承接轮和第二加热承接轮中间的下方固定有第一单线感应加热器,所述退火外壳的中央固定有第二单线感应加热器,所述第二单线感应加热器远离转接轮一侧的退火外壳上固定有加热出轮,所述加热出轮远离第二单线感应加热器的退火外壳上固定有导向轮,铜丝由各承接轮承接,并在双线感应加热器、第一单线感应加热器、第二单线感应加热器的多次感应加热下加热均匀,完全退火。
进一步地,所述退火外壳上导向轮的下方固定有冷却机组,所述导向轮下方的退火外壳上固定有进线箱,所述进线箱内部贯通开设有第一进线孔,所述进线箱远离导向轮的一侧固定有初冷却箱,所述初冷却箱的前部铰接有初冷却盖,所述初冷却箱固定有进线箱一侧的下方固定有过线冷却箱,所述过线冷却箱的方铰接有过线冷却盖,所述过线冷却箱远离初冷却箱的一侧固定有重冷却箱,所述重冷却箱的前方铰接有重冷却盖,所述初冷却箱与初冷却盖、过线冷却箱与过线冷却盖、重冷却箱与重冷却盖皆通过密封卡扣卡接,冷却机组上的各冷却箱皆在铰接后通过密封卡扣卡接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纵览线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纵览线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49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