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茬小麦专用多层缓控肥及其施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36354.7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1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燕;杨蕊;张程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3/40 | 分类号: | C05G3/40;C05G5/14;C05G5/3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刘璐 |
地址: | 434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稻 小麦 专用 多层 缓控肥 及其 施用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稻茬小麦专用多层缓控肥及其施用方法,该稻茬小麦专用多层缓控肥从内而外由拔节肥、拔节肥包衣、越冬肥、越冬肥包衣和底肥组成,底肥含有N组分、P2O5组分和K2O组分,越冬肥和拔节肥仅含有N组分;其施用方法为将其作为底肥在稻茬小麦播种前一次性施入后掩埋15‑20cm即可。本发明针对其苗期有持续阴雨、土壤含水量高、秸秆还田量大、播期易推迟,越冬期易遭遇暖冬,孕穗开花期易遭遇渍害,以及灌浆期易遭遇干热风的现状,优化拔节肥、越冬肥和底肥中N组分的比例,实现了多层缓控肥中氮肥的释放规律与稻茬小麦的吸氮规律保持一致;本发明在不增加氮肥用量的条件下产量水平较传统模式提高10‑3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肥料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稻茬小麦专用多层缓控肥及其施用方法。
背景技术
黄淮海麦区为我国小麦最大主产区,其小麦种植线逐渐南移,稻茬小麦的种植线已越过北纬33°,延伸到北纬31°附近,不断扩大的稻茬小麦种植区域为我们粮食总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全球气候的逐渐变化和稻麦周年复种模式的推广面积逐年扩大等现状,均对传统的栽培技术措施提出了挑战,尤其是传统的氮肥运筹模式,已无法与更新的品种资源及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相适应,这已成为限制区域小麦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
针对上述现状,人们开展了大量肥料试验,优化得到绿色高效的氮肥运筹模式,在不增加肥料用量的条件下,能大幅度提高产量水平。然而,虽然其产量有所提高,但农事操作的繁琐化也给种植农户带来诸多不便。
研究表明,包括稻茬小麦在内的各种农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不同营养素的需求是不同的,现有的通过均匀混合制备的常规结构缓释肥并不能满足基于稻茬播种的小麦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不同营养素的需求,从而造成其施入后产量提升有限且利用效率欠佳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稻茬小麦专用多层缓控肥及其施用方法,该多层缓控肥生产成本低,不伤种子,其施用方法较传统施肥模式大幅度简化,播种前一次性施肥即可满足稻茬小麦全生育期需肥规律,节省2次追肥人工投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稻茬小麦专用多层缓控肥,从内而外由拔节肥、拔节肥包衣、越冬肥、越冬肥包衣和底肥组成,且所述底肥为含有N组分、P2O5组分和K2O组分的复混肥料,所述拔节肥和所述越冬肥仅含有N组分。
具体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稻茬小麦专用多层缓控肥的外观特征为近球形,营养成分包括氮磷钾,施入后N组分的释放分播种期、越冬期和拔节期三个阶段,P2O5组分和K2O组分的释放动态与稻茬小麦的高产高效需肥规律一致。
详细地,其底肥在播种期释放的N组分、P2O5组分和K2O组分可保证出苗所需营养成分,有利于实现一播全苗,苗齐、苗壮,底肥中N组分的释放量又可限制冬季分蘖末期小分蘖的持续发生、减少无效分蘖;其越冬肥则可满足春季温度回升后大分蘖迅速拔节抽穗,防止营养竞争激烈条件下下落穗的发生;其拔节肥则可促进孕穗及开花后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防早衰。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N组分在底肥、越冬肥和拔节肥中的比例为(0.25-0.55):(0.2-0.42):(0.2-0.45)。
本发明通过大量的研究得出,N组分在底肥、越冬肥和拔节肥中的比例在上述范围内时,能满足其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的需求。此外,N组分在底肥、越冬肥和拔节肥中的比例还与基础地力存在一定的关系,基础地力升高,氮肥比例逐渐后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大学,未经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63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于机械手的差值补偿机构
- 下一篇:一种角度可调的扫码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