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向数据报文的双队列同步方法、系统、设备、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37069.7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79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罗涛;王宏波;刘颖;叶茜;卢炳卫;查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47/6295 | 分类号: | H04L47/6295;H04L47/6275;H04L47/56;H04L49/9057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张金福 |
地址: | 51031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向 数据 报文 队列 同步 方法 系统 设备 存储 介质 | ||
1.一种面向数据报文的双队列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获取产生或接收的报文参数,根据报文实时性的需求分成实时报文队列和非实时报文队列;基于时延敏感信息标识将高时敏报文存入实时报文队列,将低时敏报文存入非实时报文队列;
针对非实时报文,依据报文目的节点标识,对相同目的节点的报文,采用基于动态规划的报文合并算法,将多个非实时报文以协议预定的方式组合成IP报文数据区,共享一个IP头,实现将对应的非实时报文合并打包,进行合并报文格式同步执行策略;
针对实时报文,按照实时报文产生时刻顺序完成单一报文格式同步执行策略;
所述的报文合并算法,具体地,考虑单个数据包最大容量固定为W=1472字节,为节约数据头,降低同步频次,通过相同目的节点报文合并的方式,对多个低时敏报文进行合并同步,并描述为一个背包问题;不同报文的长度记为wi,根据报文同步优先级,设定t时刻的报文价值vi(t),合并问题即转化为在单个数据包内同步尽可能多的报文,降低同步频次;
所述的报文价值vi(t)的设定,具体结合报文同步的优先级和报文剩余等待时间;其中优先级高、剩余等待时间低的报文,价值越高,越倾向于优先同步;
由于报文需要在最大等待时间内同步完成来保证同步时效性,因此针对不同报文等待时间,需要动态调整报文价值函数,当Ti-τi(t)≤50ms时,提高当前报文价值vi(t),保证等待时间较长的报文在下次合并时能完成同步,避免造成同步超时;
利用动态规划方法,对背包问题进行求解,具体如下:
S1:定义子问题:P(i,W),在前i个报文中,挑选总长度不超过W-Whead的报文,每个报文最多只能挑选1次,使总价值最大;此时最优值记作m(i,W),其中1≤i≤N;
S2:考虑第i个报文,存在xi=1或xi=0两种可能:
a)xi=0,背包容量不变,改变为问题P(i-1,W);
b)xi=1,背包容量减小,改变为问题P(i-1,W-wi)
S3:选取最优方案:
m(i,W)=max{m(i-1,W),m(i-1,W-wi)+vi(t)}
即得到
式中,xi=0表示报文i不合并至当前数据包;xi=1表示报文i合并至当前数据包;N表示每次计算报文合并的队列长度;Ti表示当前报文最大等待时间;τi(t)表示已排队时间;wi表示报文i的长度、whead表示IP头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数据报文的双队列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报文合并算法,表达式如下:
Ti-τi(t)≥0,{i|,xi=1}
式中,x={x1,x2,…,xn}表示当前计算队列中合并至当前数据包的报文编号,xi=0表示报文i不合并至当前数据包;xi=1表示报文i合并至当前数据包;N表示每次计算报文合并的队列长度;Ti表示当前报文最大等待时间;τi(t)表示已排队时间,等待超过当前报文最大等待时间认为同步超时失效;W表示单个数据包最大容量;wi表示报文i的长度;vi(t)表示t时刻的报文价值;whead表示IP头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向数据报文的双队列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的报文合并算法输出的报文编号,将标识的非实时报文按照合并报文的格式进行协议封装,得到合并后的非实时报文队列,并进行合并报文格式同步执行策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706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