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扩散板及照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37345.X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9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碳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02 | 分类号: | G02B5/02;F21V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进联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雷志刚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扩散 照明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扩散板及照明装置。光扩散板包括:扩散板本体,扩散板本体内具有若干扩散粒子,扩散板本体包括进光面和出光面;第一微结构层,位于扩散板本体的进光面一侧,第一微结构层包括若干微结构,微结构包括位于进光面上的棱台和位于棱台上的棱锥体;棱台的上底面与棱锥体的底面重合,棱台的侧面由三角形和四边形交替排布,三角形远离扩散板本体的顶点与棱锥体的底面的顶点重合,三角形的另外两个顶点位于棱台的下底面;以及第二微结构层,位于扩散板本体的出光面一侧,第二微结构层远离扩散板本体的一面具有粗糙纹路。本发明的光扩散板提高了光源的利用率,可使出射光均匀柔和,使光均匀传播的同时起到防眩光的效果,更有利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扩散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扩散板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广告牌、显示屏和灯具等越来越多的发亮设备会出现因点光源或线光源聚集而出现发光不均匀的问题。通常扩散板因其具有高光扩散性、高透光率和良好地遮光性等特征而被用来解决上述问题。其原理是利用光线在行径途中遇到两个折射率(密度)相异的介质时,使光发生折射、反射与散射。
然而现有的扩散板不能很好的解决使用时的眩光问题,尤其是在诸如办公室、图书馆、医院、学校等公共环境的封闭空间内使用时会感觉眼睛不舒服。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更加舒适、友好型生活环境,照明行业同样面临着从之前的关注亮度到现在越来越关注照明舒适性,在这种市场需求下亟需一种能够防眩光的光扩散板。
为解决上述问题,传统的光扩散板由透明的基体树脂和以共混法添加在基体树脂中的扩散粒子制备而成。然而,传统的光扩散板虽说对光的传播路线起到了多次折射达到防眩光的目的,但对于光的均匀传播帮助甚小,远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不利于应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在保证光均匀传播的同时起到防眩光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光扩散板及照明装置。
一种光扩散板,所述光扩散板包括:
扩散板本体,所述扩散板本体内具有若干扩散粒子,所述扩散板本体包括进光面和出光面;
第一微结构层,位于所述扩散板本体的进光面一侧,所述第一微结构层包括若干微结构,所述微结构包括位于所述进光面上的棱台和位于棱台上的棱锥体;所述棱台的上底面与所述棱锥体的底面重合,所述棱台的侧面由三角形和四边形交替排布,所述三角形远离所述扩散板本体的顶点与所述棱锥体的底面的顶点重合,所述三角形的另外两个顶点位于所述棱台的下底面;以及
第二微结构层,位于所述扩散板本体的出光面一侧,所述第二微结构层远离所述扩散板本体的一面具有粗糙纹路。
与传统的光扩散板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上述光扩散板包括第一微结构层、第二微结构层以及位于第一微结构层与第二微结构层之间的扩散板本体。当光线从第一微结构层射入后,可将光线初步分散化,再经过扩散板本体进一步将光线分散化,使光线更加均匀,最后再通过第二微结构层射出,最终完成对光线的扩散处理。提高了光源的利用率,可使出射光均匀柔和,使光均匀传播的同时起到防眩光的效果,更有利于应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四边形为梯形,所述梯形的下底与所述棱锥体的底面的边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棱锥体的侧面与所述棱台的侧面不共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棱锥体为四棱锥、五棱锥、六棱锥或者七棱锥;
所述棱锥体的底面边长为0.5mm~2mm,所述棱锥体的高度为0.1mm~2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棱台的下底面的边长为0.2mm~1mm,所述棱台的高度为0.1mm~1mm,相邻两个所述棱台之间的距离为0mm~0.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碳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碳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73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