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盒至外盒的改进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37477.2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8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朝华;董阳;吴永峰;刘雷;曹宏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中科天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1B50/00 | 分类号: | B31B50/00;B31B50/74;B31B110/35;B31B120/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盒至外盒 改进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包装盒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内盒至外盒的改进生产工艺,包括:由内盒机制备内盒,然后通过配置传送通道来移送内盒至外盒机中制备外盒;在该传送通道上设置打标机构以对内盒进行标记。该传统通道连接内盒机的内盒排出区域与外盒机的内盒输入区域,通过在内盒上标记以方便操作者识记内盒的运输姿态。当外盒机故障停机时,内盒需要手动停机,此时将传送通道中累积的内盒取出,待设备故障排除后,以原标记在传送通道中的状态重新摆放内盒继续加工即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包装盒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开口盒型生产工艺中由内盒至外盒制备过程中的改进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三面刀开口盒的制作方案大体包括:内模与天、地盖组合制作内盒,以内盒为模包覆面纸制作外盒,再沿着外盒的三个侧面开口取出内模。故成熟的制作方案中通常包括内盒机、外盒机以及开盒机,每台机器均可独立运行。其中,内盒机与外盒机之间通过传送装置相连,当内盒机正常工作而外盒机故障停机时,会积累大量内盒在通往外盒机的传送装置上。
因此在车间生产中,需要将积累的内盒取出码放,待排除故障后再重启产线是常规处理方法。然而,车间操作人员无法识记内盒在传送线路上的原本状态,会将内盒的位姿放反,进而导致在开盒步骤中,盒子的开口方向与原方向相反,形成了不良品,造成人工和物料的浪费。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内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内盒至外盒的改进生产工艺,以方便重开机生产加工时,方便操作者以内盒的原输出姿态放料生产。
本发明是这样实施的:
一种内盒至外盒的改进生产工艺,包括:由内盒机制备内盒,然后通过配置传送通道来移送内盒至外盒机中制备外盒;在该传送通道上设置打标机构以对内盒进行标记。该传统通道连接内盒机的内盒排出区域与外盒机的内盒输入区域,通过在内盒上标记以方便操作者识记内盒的运输姿态。当外盒机故障停机时,内盒需要手动停机,此时将传送通道中累积的内盒取出,待设备故障排除后,以原标记在传送通道中的状态重新摆放在传送通道中继续加工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打标机构对所述内盒的顶面进行标记。
进一步的,所述标记为划线标记。
进一步的,所述打标机构包括延伸进入所述传送通道上方区域的延伸臂以及用于标记的记号笔,该记号笔的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延伸臂的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记号笔为铅笔。
进一步的,所述内盒在所述传送通道中由动力机构配置推块来推动或由传送带来带动。
本发明所提供的内盒至外盒的改进工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在不改变原盒型制作原理及来料设计的情况下,解决了现有生产工艺中浪费物料的问题。
(二)以内盒顶面进行标记,实现了标记可视化,方便识记以及设置参考系。
(三)划线标记不影响原生产工艺中的生产节拍,且能借助内盒的前进行程得以实现。
(四)提供可拆卸式安装便于更换及调节该打标机构。
(五)选用铅笔来实现,避免标记透过纸张影响另一面的外观。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产线的示意图;
图2为背景技术中工艺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工艺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工艺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传送通道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打标机构的示意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中科天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中科天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74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