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橡胶打磨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38048.7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5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胡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争上闲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9/20 | 分类号: | B24B9/20;B24B41/06;B24B47/12;B24B41/02;B24B55/06;B08B15/04;B08B6/00;B01D50/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安利营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橡胶 打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橡胶打磨机,包括机箱、工作台、支撑驱动机构、打磨装置、吸尘器,所述打磨装置通过支撑驱动机构固定在工作台的顶部,所述吸尘器固定在机箱的内壁两侧,所述排气孔开设在打磨辊的一端,所述滤网固定在排气孔的内部,所述导流气道开设在打磨辊的内部且与圆柱内腔连通,所述摩擦球设置在圆柱内腔的内部,所述除尘装置设置在打磨辊的内部且位于圆柱内腔的内壁位置,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导流气道的内部且靠近端口位置,本发明涉及橡胶打磨技术领域。该橡胶打磨机,达到了除尘的目的,可对灰尘进行逐级去除,减少灰尘堆积和弥漫,避免出现磨痕,打磨质量高,同时减少人体对粉尘的吸入,有利于人体健康,提高了使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橡胶打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橡胶打磨机。
背景技术
橡胶: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在室温下富有弹性,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能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橡胶属于完全无定型聚合物,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分子量往往很大,大于几十万。橡胶打磨机是现代橡胶加工业中一种重要的加工设备,其功能主要是橡胶制品打磨,使橡胶制品表面更光滑、流线性更好,提升用户体验。橡胶打磨机的通用结构是在电动机上配置旋转刀刃或磨轮,利用电动机带动刀刃旋转或磨轮,以便对橡胶进行打磨,相比较于人工修边的方式,橡胶磨边机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加工精度。
目前,橡胶在打磨时,会产生大量的灰尘,而这些灰尘会附着在打磨器具的表面,影响打磨效率,而且大量的灰尘飘落后产生堆积的情况,使得在打磨过程中,在橡胶制品的表面留下磨痕,影响表面的光滑度,进而使得打磨质量低,并且灰尘飘扬,人体吸入后,不利于人体健康,降低了使用性能。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橡胶打磨机,解决了橡胶在打磨时,会产生大量的灰尘,而这些灰尘会附着在打磨器具的表面,影响打磨效率,而且大量的灰尘飘落后产生堆积的情况,使得在打磨过程中,在橡胶制品的表面留下磨痕,影响表面的光滑度,进而使得打磨质量低,并且灰尘飘扬,人体吸入后,不利于人体健康,降低了使用性能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橡胶打磨机,包括机箱、工作台、支撑驱动机构、打磨装置、吸尘器,所述工作台固定在机箱的内壁底部中央位置,所述打磨装置通过支撑驱动机构固定在工作台的顶部,所述吸尘器固定在机箱的内壁两侧,所述打磨装置设有打磨辊、圆柱内腔、排气孔、滤网、导流气道、摩擦球、除尘装置、过滤装置,所述圆柱内腔开设在打磨辊的内部中央位置,所述排气孔开设在打磨辊的一端,所述滤网固定在排气孔的内部,所述导流气道开设在打磨辊的内部且与圆柱内腔连通,所述摩擦球设置在圆柱内腔的内部,所述除尘装置设置在打磨辊的内部且位于圆柱内腔的内壁位置,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导流气道的内部且靠近端口位置。
优选的,所述除尘装置设有弹板装置、腔体、吸尘装置,所述弹板装置转动连接在打磨辊的内部且位于圆柱内腔内壁的位置,所述腔体开设在打磨辊的内部且靠近弹板装置的位置,所述吸尘装置位于腔体的内部且端部与弹板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弹板装置与吸尘装置之间连通。
优选的,所述弹板装置设有弹板主体、导向弧面、吸气口,所述导向弧面开设在弹板主体的表面一侧,所述吸气口开设在弹板主体的内部,所述吸气口与吸尘装置之间连通。
优选的,所述吸尘装置设有压杆、U形弹片、连接气道、弹性气囊、集尘器、单向阀,所述压杆与打磨辊之间滑动连接,所述U形弹片固定在压杆表面与打磨辊内部相对应的两侧之间,所述连接气道开设在压杆的内部,所述弹性气囊固定在压杆端部与打磨辊内部相对应的两侧之间,所述集尘器设置在压杆的端部且靠近弹性气囊的位置,所述单向阀设置在连接气道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所述连接气道的一端与弹性气囊的端部连通,所述集尘器的吸尘端与弹性气囊远离连接气道的一端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争上闲贸易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争上闲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80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安全帽
- 下一篇:一种光致发光波长稳定的红光碳点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