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小净距隧道的超前探测、隔震与超前横向对拉锚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38076.9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75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秀;李胡博强;吴凡;龙冠宏;武昭;徐娜;龙燕霞;薛睿;何倩倩;刘笑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20/00 | 分类号: | E21D20/00;E21D21/00;E21B47/002;E21B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许耀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小净距 隧道 超前 探测 横向 拉锚杆 系统 | ||
1.一种超小净距隧道的超前探测、隔震与超前横向对拉锚杆系统,用于超小净距隧道开挖,其特征在于,包括超前探测单元以及隔震与超前横向对拉锚杆单元;
所述的超前探测单元具有:
超前水平钻孔(2),在隧道先行洞(I)开挖后,于隧道后行洞(II)沿其侧壁轮廓纵向钻设,并用作隔震卸压孔,
孔内电视探头(1),用于通过超前水平钻孔(2)识别围岩损伤情况;
所述的隔震与超前横向对拉锚杆单元具有:
横向锚杆钻孔(4),从隧道先行洞(I)向隧道后行洞(II)的超前水平钻孔(2)钻设,并与超前水平钻孔(2)形成交叉孔,
对拉锚杆(3),由锚杆和预张锚头(31)组成,通过从隧道先行洞(I)下入锚杆和预张锚头(31),在交叉孔处张开预张锚头(31),并施加预应力形成;
所述的超小净距隧道的净距≤6.0m;
所述的超前水平钻孔(2)在高度方向上设有三排,所述的超前水平钻孔(2)为大口径水平孔,内径为100-200mm;
所述预张锚头(31)采用后张法施用预应力的对拉锚杆的锚头;
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当隧道先行洞(I)开挖完成后,在超小净距隧道中夹岩的隧道后行洞(II)侧墙预先按照轮廓钻设超前水平钻孔(2);
S2:通过超前水平钻孔(2),钻入孔内电视探头(1),识别围岩损伤情况;
S3:从隧道先行洞(I)向隧道后行洞(II)的超前水平钻孔(2)钻设横向锚杆钻孔(4),形成交叉孔;
S4:从隧道先行洞(I)下入锚杆和预张锚头(31),在交叉孔处张开预张锚头(31),并施加预应力形成对拉锚杆(3),保护超小净距隧道中夹岩;
超前探测单元的孔内电视探头通过钻入超前水平钻孔识别围岩损伤情况,完成超前探测的目的;超前水平钻孔同时用作隔震卸压孔;超前水平钻孔在围岩内部形成一个弱化区,释放应力的同时,将围岩周边应力向深部稳定围岩中转移,改善隧道应力环境,并为围岩膨胀变形提供有效的补偿空间,达到减小隧道变形的目的;
侧壁的对拉锚杆用于减少先行洞开挖时对后行洞的影响,改善土体的整体性,加强侧向约束,使土体趋于稳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小净距隧道的超前探测、隔震与超前横向对拉锚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锚杆钻孔(4)与锚杆尺寸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小净距隧道的超前探测、隔震与超前横向对拉锚杆系统,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利用钻机钻设超前水平钻孔(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807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