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元嵌段共聚物及包含其的丙烯酸压敏胶组成物和软质PVC胶带/保护膜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39545.9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10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燚;汪冬;朱晓春;丁海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中世惠华合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93/00 | 分类号: | C08F293/00;C08F214/06;C08F220/14;C08F220/18;C08F220/24;C09J133/08;C09J11/08;C09J7/38;C09J7/24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苏张林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元 共聚物 包含 丙烯酸 压敏胶 组成 pvc 胶带 保护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酯类二元嵌段共聚物,其结构式为:式中,R1为氢原子或甲基;R2为氢原子、甲基、乙基、碳原子数3~22的直链烷基、碳原子数3~22的支链烷基、烷氧基、含氟烷基、末端含羟基的烷基、末端含氨基的烷基、末端含环氧基的烷基、脂环基或芳环基。本发明还公开了包含所述二元嵌段共聚物的丙烯酸压敏胶组成物和软质PVC胶带/保护膜。本发明的嵌段共聚物型添加剂能够降低工艺成本,提高界面密着性,增加了粘/基界面相互作用,抑制了塑化剂的迁移,实现了软质PVC胶带的长期使用性,避免了剥离时发生残胶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元嵌段共聚物及包含其的丙烯酸压敏胶组成物和软质PVC胶带/保护膜。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PVC)通常分为硬质聚氯乙烯及软质聚氯乙烯。软质聚氯乙烯PVC膜作为通用基材,可广泛用于制造标签,广告贴,透明保护膜,包装膜及电工胶带等用途。软质PVC胶带或PVC保护膜,使用软质PVC膜作为基材,压敏胶作为粘性层构成成品。为实现PVC的加工性及机械性能,基材PVC膜需加入小分子的塑化剂或高分子型塑化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为塑化剂的析出而导致压敏胶变软,内聚能下降,增加从被贴物剥离时产生残胶的风险,极端情况下,压敏胶/PVC膜基材之间的结合力不足,造成粘/基界面破化,导致压敏胶整体在被贴物表面残留(剥离时整面脱胶)。
作为解决方案,其一,通过压敏胶的设计,提高耐塑化剂性能并保证粘/基之间的结合力;此外,通过在PVC基材上预涂底涂层,实现增加压敏胶和基材结合力,避免粘/基破坏,同时实现阻挡塑化剂迁移的作用。前一种方案中,为提高耐塑化剂性能,压敏胶及其配方被设计成高Tg高内聚能型,粘/基之间,粘/被贴物之间的作用力很难平衡,实现起来有难度。经过一定时间后,剥离发生残胶风险大(粘/基界面破坏),或者因为压敏胶和被贴物之间结合力弱,导致初期贴合时剥离力不足,尤其对弯曲表面会发生边缘弹起。后者的方案,通过增加底涂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粘/基界面破坏问题,同时提高耐塑化剂迁移的能力,但在工艺实现上,增加了一道底涂涂布的步骤,制作繁难,制造成本极大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嵌段共聚物型添加剂,该嵌段共聚物型添加剂加入耐塑化剂型压敏胶内,构成压敏胶组成物,通过一次涂布的操作,能够降低工艺成本,提高界面密着性,增加了粘/基界面相互作用,抑制了塑化剂的迁移,实现了软质PVC胶带的长期使用性,避免了剥离时发生残胶的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元嵌段共聚物,其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式:
式中,R1为氢原子或甲基;R2为氢原子、甲基、乙基、碳原子数3~22的直链烷基、碳原子数3~22的支链烷基、烷氧基、含氟烷基、末端含羟基的烷基、末端含氨基的烷基、末端含环氧基的烷基、脂环基或芳环基。
进一步地,所述二元嵌段共聚物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类链段中至少包含一种R2为含氟烷基的含氟(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所述含氟(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与其他非含氟(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通过无规共聚或嵌段共聚方式得到该链段。
进一步地,所述含氟(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为(甲基)丙烯酸-1,1,1-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2,2,3,3,4,4,4-七氟丁酯、(甲基)丙烯酸-2,2,3,3,4,4,5,5,5-九氟戊酯、1,1,2,2,3,3,4,4,4-九氟代丁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1,1,2,2,3,3,4,4,5,5,6,6,6-十三氟代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或1,1,2,2,3,3,4,4,5,5,6,6,7,7,8,8,8-十七氟代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中世惠华合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中世惠华合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95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