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浊度计获取气溶胶浓度的实时在线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39963.8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63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佟立丽;王善普;曹学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6 | 分类号: | G01N1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浊度计 获取 气溶胶 浓度 实时 在线 测量方法 | ||
一种基于浊度计获取气溶胶浓度的实时在线测量方法,通过将取样的高温高水蒸气份额气溶胶引入冷凝罐中,经罐内的冷水充分水洗和冷却后,形成浑浊的固液悬浮液,再通过实时测量固液悬浮液的浊度值、冷凝罐内冷水总体积、取样时间、气溶胶载气中不凝结空气流量以及水蒸气份额,间接得到气溶胶中颗粒的质量浓度,其中:根据浊度计的测量值,即浊度值与固液悬浮液浓度的对应关系、冷凝罐内冷水总体积和取样时间,得到气溶胶的取样质量流率;根据气溶胶载气中不凝结空气流量和水蒸气份额,得到气溶胶的取样流量,根据取样质量流率和取样流量之比,获得待测气溶胶的质量浓度。本发明适用于在压力0~5.0barg、温度25~180℃和水蒸气份额0~90%的载气条件下,亚微米气溶胶粒子浓度的实时测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气溶胶测量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基于浊度计获取压力0~5.0barg、温度25~180℃和水蒸气份额0~90%条件下气溶胶浓度的实时在线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气溶胶是指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固(液)态颗粒所组成的气态分散系统,在环境科学、疾病传播、化学工程以及核反应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气溶胶浓度的测量技术主要有两种通用方法:收集分析法(如滤膜收集法,分级采样法)和直读感应器法(如激光粒子计数器、振动质量监控器)。与前者相比,后者测量原理复杂,可实时获得气溶胶颗粒的粒径分布、浓度等信息。但是,由于受设备传感器元件工作环境的限制,还难以适用于高温、高压和高水蒸气份额条件下亚微米气溶胶粒子浓度的在线测量。上述类型的气溶胶是核电厂严重事故中的重点关注对象,有关其浓度的有效可靠测量是相关研究的必要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在线测量技术无法实现在高温、高压和高水蒸气份额的载气条件下气溶胶浓度的实时测量,提出一种基于浊度计获取气溶胶浓度的实时在线测量方法,该方法可适用于在压力0~5.0barg、温度25~180℃和水蒸气份额0~90%的载气条件下,亚微米气溶胶粒子浓度的实时测量。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通过将取样的高温高水蒸气份额气溶胶引入冷凝罐中,经罐内的冷水充分水洗和冷却后,形成浑浊的固液悬浮液,再通过实时测量固液悬浮液的浊度值、冷凝罐内冷水总体积、取样时间、气溶胶载气中不凝结空气流量以及水蒸气份额,间接得到气溶胶中颗粒的质量浓度,其中:根据浊度计的测量值,即浊度值与固液悬浮液浓度的对应关系、冷凝罐内冷水总体积和取样时间,得到气溶胶的取样质量流率;根据气溶胶载气中不凝结空气流量和水蒸气份额,得到气溶胶的取样流量。最后,根据取样质量流率和取样流量之比,获得待测气溶胶的质量浓度。
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现了高温、高压和高水蒸气份额载气条件下气溶胶质量浓度的实时在线测量,填补了在该类苛刻环境中气溶胶浓度实时测量的空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先将取样的气溶胶分散于水溶液中,再实时测量水溶液浊度的策略,可完成气溶胶浓度的实时在线测量,方法简单且易于操作;不锈钢冷凝罐和内部的冷凝管设计,使其适用于高温、高压和高水蒸气份额的气溶胶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测量回路流程图;
图2和图3为取样管线分散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管道1、氧气浓度传感器2、取样口3、球阀4、取样管外壁加热器5、保温层6、冷凝罐7、冷水8、浊度传感器9、换热管10、排污塞11、干燥剂12、热式流量计13、调节阀14、分散口1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基于浊度计获取气溶胶浓度的实时在线测量装置,具体为带有浊度传感器9的冷凝罐7,该冷凝罐7通过设置位于管道1内的取样口3获得待测气溶胶的样品,并经过分散口15分散成多个细小气泡弥散在罐内预先盛装的冷水8中,换热管10对罐内冷水8实现循环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99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