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生活污泥的保氮、保磷堆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39987.3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3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徐荣乐;宋晓薇;刘凯;覃楠钧;黄业翔;韦士程;吴镇;周良洁;田媛;刘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F17/20;C05F17/50;C05F17/70 |
代理公司: | 南宁启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2 | 代理人: | 谢美萱 |
地址: | 530022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生活 污泥 堆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生活污泥的保氮、保磷堆肥方法,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将城市生活污泥中加入辅料、酵母菌、稳定剂进行堆肥,堆肥时监测堆体温度,进行控温发酵,堆肥第一阶段温度控制至40℃以内,并加入保护剂辅助发酵,堆肥第二阶段温度控制至50℃以内,利用外源菌剂辅助发酵即可。本发明方法采用分步发酵方法,利用稳定剂、保护剂、外源菌剂等共同作用,具有固氮、固磷的功效,降低氮磷流失,提高了肥料发酵效率,为污泥处置提供了新方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城市生活污泥的保氮、保磷堆肥方法。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成分很复杂,是一种由有机残片、细菌菌体、无机颗粒、胶体等组成的极其复杂的非均质体,除含大量的水分外还有难降解的有机物、重金属、盐类及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等。污泥如不进行有效处置有可能会带来以下几方面危害:病原体污染、过量盐份污染、过量的氮磷污染、有机高聚物污染和重金属污染。这些污染最终会影响水体与土壤,伤害植物根系,易在作物和动物以及人体中积累毒性,污染环境等。由此可见污泥问题已成为当前影响城市发展的一大环境问题,妥善地处理与处置污泥显得尤为必要。
污泥处置技术目前主要有填埋、土地利用、焚烧、建材利用等。其中填埋处置逐步开始受到限制;土地利用则主要是进行堆肥处理后利用,堆肥方式包括了条垛式堆肥、槽式堆肥以及塔式堆肥等,均存在占在面积大,土地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且堆肥过程容易产生氨气挥发,造成氮素流失,或是水溶性磷元素发生沉淀,从而降低肥料利用率;而污泥焚烧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焚烧过程中的水分蒸发、挥发分析出、燃烧特性及污染物迁移规律等方面;建材利用研究包括污泥制沥青、制砖、制陶粒、制混凝土、制生态水泥、制生化纤维板等方面,但均存在设备多、工艺复杂、废物处理成本高、受环境条件变化影响较大,一旦受到扰动后恢复缓慢等问题,此外,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很高。污泥其他资源化利用研究方面,主要有污泥与有机物协同消化制生物燃气、污泥热解碳化、污泥热解气化、污泥磷回收等技术,但是现在技术存在资源利用率不高、营养成份流失浪费、废物排放量大、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难以达到污染资源化利用的效果。因此,现需研究一种保氮、保磷堆肥方法,以提高污泥利用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生活污泥的保氮、保磷堆肥方法,采用分步发酵方法,利用稳定剂、保护剂、外源菌剂等共同作用,具有固氮、固磷的功效,降低氮磷流失,提高了肥料发酵效率,为污泥处置提供了新方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城市生活污泥的保氮、保磷堆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先向城市生活污泥中加入辅料得到堆肥原料,再向堆肥原料中加入酵母菌、稳定剂充分混合,将混匀物进行堆肥;所述稳定剂为硫酸亚铁、2-氨基-4-氯-9-甲基吡啶、叠氮化钾任意两种及以上的组合;
(2)堆肥时监测堆体温度,静置升温至堆肥内部温度≥40℃时,开始翻拌,翻拌后继续静置升温,并及时检测堆肥内部温度,每当内部温度高于40℃时翻拌一次,每次翻拌时加入保护剂,堆肥持续4~5天即得到堆肥粗产物;
(3)将堆肥粗产物翻拌并向其中加入外源菌剂,翻拌均匀后静置升温,至堆肥内部温度≥50℃时翻拌一次,重复翻拌3~4次后即完成堆肥。
进一步地,所述污泥为含水量为85±3%;所述城市生活污泥与辅料的质量比为1~5:1。
进一步地,所述辅料为秸秆、禽畜粪、酒精发酵残余物按照质量比20~40:4~8:1的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稳定剂的使用量为堆肥原料质量的0.1~0.3%;所述酵母菌的使用量为堆肥原料质量的0.05~0.08%。
进一步地,所述稳定剂为硫酸亚铁、2-氨基-4-氯-9-甲基吡啶、叠氮化钾按照质量比1~3:1~5:1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99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定位井下溶洞的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