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灌注冷媒的控制装置、方法、系统及空调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40508.X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7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曹勋;张仕强;郭建民;刘关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5/00 | 分类号: | F25B45/00;F25B41/3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廉振保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灌注 冷媒 控制 装置 方法 系统 空调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动灌注冷媒的控制装置、方法、系统及空调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实时检测制冷系统的真空度值;当所述真空度值在预设范围内时,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控制冷媒罐内的冷媒流入制冷系统,并实时检测当前所述制冷系统的压力值;当所述压力值超过预设压力值时,关闭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通过第二电子膨胀阀控制冷媒罐内的冷媒流入过冷器,并经所述过冷器将所述冷媒流入所述制冷系统。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抽真空和灌注冷媒分开进行造成的空气回流、效率低以及冷媒罐中的冷媒直接进入压缩机造成的压缩机液击的问题。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实现了抽真空和灌注冷媒一体化,以及通过第二电子膨胀阀将冷媒经过冷器流通到压缩机,防止压缩机液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灌注冷媒的控制装置、方法、系统及空调设备。
背景技术
制冷系统在充注冷媒之前需要用真空泵将空调设备中不凝性气体和水分等排除,现有的做法通常是:抽真空完成后,对制冷系统的进出液阀门抽空管进行移除;然后重新对制冷系统进行灌注管的插接;即现有技术中的抽真空和灌注冷媒是分开进行的,抽真空完成后与灌注冷媒之前的插拔动作容易导致空气回流,最终影响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其次,现有技术中冷媒罐中的冷媒直接进入压缩机,会造成压缩机液击。
针对现有技术中抽真空和灌注冷媒分开进行造成的空气回流、效率低以及冷媒罐中的冷媒直接进入压缩机造成的压缩机液击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自动灌注冷媒的控制装置、方法、系统及空调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抽真空和灌注冷媒分开进行造成的空气回流、效率低以及冷媒罐中的冷媒直接进入压缩机造成的压缩机液击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灌注冷媒的控制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冷媒罐、真空泵、冷媒灌注截止阀、液管截止阀、气管截止阀、压力传感器和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过冷器和压缩机;所述冷媒罐连接所述冷媒灌注截止阀;该装置还包括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冷媒灌注截止阀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和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液管截止阀;所述真空泵连接所述液管截止阀和所述气管截止阀;所述气管截止阀连接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媒灌注截止阀通过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连接所述过冷器进口端;所述过冷器出口端连接所述压缩机。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灌注冷媒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自动灌注冷媒的控制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实时检测制冷系统的真空度值;
当所述真空度值在预设范围内时,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控制冷媒罐内的冷媒流入制冷系统,并实时检测当前所述制冷系统的压力值;
当所述压力值超过预设压力值时,关闭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通过第二电子膨胀阀控制冷媒罐内的冷媒流入过冷器,并经所述过冷器将所述冷媒流入所述制冷系统。
可选的,所述当所述真空度值在预设范围内时,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控制冷媒罐内的冷媒流入制冷系统,包括:
当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检测到所述真空度值小于预设真空度值时,根据预设开度将冷媒灌注截止阀打开以控制冷媒的流出,并将所述冷媒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流入制冷系统。
可选的,所述通过第二电子膨胀阀控制冷媒罐内的冷媒流入过冷器,包括:
实时检测过冷器的进出口温度差值,并根据所述进出口温度差值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控制流入过冷器的冷媒量。
可选的,在所述根据所述温度值控制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之前,包括:
实时检测压缩机吸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值,并判断所述饱和温度值是否小于或达到预设饱和温度值;
实时检测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并判断所述排气过热度是否超过预设排气过热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405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