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自动续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40966.3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90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唐捷;刘伟;王庆春;刘景龙;常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宏力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7/1074 | 分类号: | H04L67/1074;H04L67/146;H04L9/4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201600 上海市松江区九***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自动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自动续传系统,包括:提供至少一个数据请求端,及一数据发送端,数据发送端根据至少一个数据请求端的请求向对应的数据请求端发送与请求对应的数据类型的数据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面对被多种被打断的数据类型无需重新加载,通过续传能够保证其传输的稳定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自动续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由于物联网设备在传输一种数据类型时,会被多种功能类型的数据所打断,或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遇到网络故障,进而无法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数据自动续传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自动续传方法,应用于物联网系统,包括:提供至少一个数据请求端,及一数据发送端,所述数据发送端根据至少一个所述数据请求端的请求向对应的所述数据请求端发送与所述请求对应的数据类型的数据,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所述数据发送端判断当前待发送的数据对应的所述数据类型与当前正在发送的数据对应的数据类型是否一致,如否则执行步骤5;
步骤S2、所述数据发送端继续发送一预定单位的当前的数据;
步骤S3、所述数据发送端判断当前发送的数据是否发送完毕,如否则返回步骤S1;
步骤S4、所述数据发送端检查是否存在被打断的数据,如是则判断所述被打断的数据是否完成续传,如未完成续传则返回所述步骤S1,如已完成续传则清楚已完成续传的所述被打断数据的记录并结束。
步骤S5、将当前正在发送的数据记录为被打断的数据,将所述待发送数据作为当前的数据,并返回所述步骤S2。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
所述数据发送端判断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是否符合发送协议要求,如不符合则抛弃所述待发送的数据。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所述预定单位为帧。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于一第一存储区域中查找被标识为被打断的数据的记录,如没有则结束;
步骤S42、检查当前的所述被打断的数据的记录对应的传送标志是否为已完成,如否则将检查找到的所述被打断的数据的记录复制至一第二存储区域,并返回步骤S1;
步骤S43、于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清除当前的所述被打断的数据的记录,并判断是否还有所述被打断的数据的记录,如有则返回所述步骤S42,如没有则结束。
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1、将正在传送的当前的数据对应的信息作为被打断的数据,由所述第二存储区域中移动至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中;
步骤S52、对所述被打断的数据未发送的部分进行标记;
步骤S53、将所述待发送的数据作为当前的数据。
优选的,所述第一存储区域为缓存备份区。
优选的,所述第二存储区域为主缓存区。
优选的,所述步骤S51中,所述当前的数据对应的信息包括当前的数据的储存地址及长度。
优选的,所述步骤S52中,对所述被打断的数据未发送的部分进行标记的方法为记录被打断时需要发送的所述数据储存地址的偏移值。
还提供一种物联网系统,应用如权利要求上述任一所述的数据自动续传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宏力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宏力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409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