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错位打点油冷器管制成的油冷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41319.4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25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沈平;黄乃玉;韦佳;梁立兴;黄寿来;黄新咏;杨元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宁市安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 |
代理公司: | 南宁智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29 | 代理人: | 谭月萍 |
地址: | 530000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错位 打点 油冷器管 制成 油冷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错位打点油冷器管制成的油冷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芯子、进油室和出油室;所述芯子包括交替设置的散热带和油冷器管,芯子两端焊接有主片,主片上对应油冷器管的位置设置有过油孔;芯子主片分别焊接有进油室和出油室,油冷器管的管体上设有凹槽,外层的2个散热带上均焊接有护板。本发明的油冷器重量轻,强度大,可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装配速度快,安装方便快捷,密封性强,流阻和风阻小。油冷器管的整体强度高,应力分散好,使用过程不容易发生变形、泄漏等,保证了油冷器的换热效率、密封质量以及稳定性。本发明的油冷器及油冷器所用的零附件具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增加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散热器组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采用错位打点油冷器管制成的油冷器。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时,齿轮箱因为动力的传输,其中容置的润滑油温度会不断上升,如果润滑油温度过高,则有可能令润滑油沸腾而失去润滑作用,从而使得齿轮易于磨损,如何确保齿轮箱中的润滑油温度不会过高,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现有的汽车结构配置中,均会设有油冷器管,用于冷却润滑油,保证油温在正常工作范围之内。
现有技术的汽车油冷器,包括油冷器管体,油冷器管体具有内外双层管壁,内外双层管壁的管端密封封闭,内外双层管壁的中间围出过油空腔,油冷器管体外层管壁的一端设有进油口,另一端设有出油口,进出油口均相通于过油空腔,在进行润滑油冷却时油冷器管体的内孔及外壁与冷却水接触。但是上述管体的冷却面积有限,不能实现更好的润滑油冷却效果。
因此,原来的水冷式结构逐渐向风冷层叠式油冷器发展和过度,但风冷式的层叠式结构的产品零部件和焊点比较多,工艺难度大,且不合格率高,成本和单件重量比较高。且同时存在零部件多,工艺装配困难,并且流阻和风阻较大,不利于市场对于汽车节能的要求。将油冷器管体装配成油冷器时,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焊接强度不足,使得油冷管体在工作时能承受的工作压力较小,并且油冷管体进出端的压力强度也较弱,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针对于这个情况,我们就要考虑新的结构和优化,使得在性能满足要求客户的情况下,设计结构简单,合格率高,成本低的油冷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错位打点油冷器管制成的油冷器,该油冷器整体强度高,工作压力大,抗压性好,耐腐蚀性强,整体重量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采用错位打点油冷器管制成的油冷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芯子、进油室和出油室;
所述芯子包括交替设置的散热带和油冷器管,散热带的数量比油冷器管多1个,芯子两端焊接有主片,主片上对应油冷器管的位置设置有过油孔;
芯子两端的主片的另一面分别焊接有进油室和出油室,进油室顶部设有进油口,出油室顶部设有出油口;
所述油冷器管的管体上表面沿管体轴向设有多个由管壁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一凹槽,管体下表面设有多个由管壁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底部与第二凹槽底部焊接;
所述第一凹槽的轴向和第二凹槽的轴向相垂直且它们分别与管体轴线的夹角为大于0°,小于90°。
优选地,所述芯子上最外层的2个散热带上均焊接有护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长度为0.5-1.5mm,宽度为0.2-0.8mm。
优选地,所述管体的宽度为10-250mm,厚度不小于3mm。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设有2n列,第二凹槽的数量、长度、宽度和分布位置与第一凹槽相同,n为正整数。
优选地,当n等于1时,两列第一凹槽之间设有1条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由管体向内凹陷形成,所述加强筋底部与管体内壁抵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宁市安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南宁市安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413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