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莎豆收获的脱粒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42065.8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6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虎;王劲松;马静;程晋龙;佘奎军;吴瑞;李生兵;海琴;龙澍普;刘婷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育种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F11/00 | 分类号: | A01F11/00;A01F12/44;A01F12/18;A23N5/00 |
代理公司: | 银川瑞海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4104 | 代理人: | 贠天娥 |
地址: | 750000 宁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莎豆 收获 脱粒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脱粒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油莎豆收获的脱粒装置,包括框架,所述筛网盒的上端一侧与转盘的一侧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筛网盒的下端均匀开设有多个贯穿筛网盒的筛网孔,所述筛网孔呈圆形设置,所述筛网盒的下端一侧安装有贯穿筛网盒的卸料管,所述框架的内侧下端还设置有收集机构,且收集机构的尺寸与框架的内侧下端尺寸相互匹配。本发明在将晒干后的油莎豆外壳放置在筛网盒的内侧,由于晒干后的油莎豆的外壳炸开,配合步进电机通过连接机构带动筛网盒实现一定角度的转动,从而能够有效的将位于筛网盒内侧的油莎豆实现撞击以及摩擦,将油莎豆从油莎豆外壳中分离出来,对外壳以及油莎豆实现分离筛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脱粒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莎豆收获的脱粒装置。
背景技术
油莎豆,又称虎坚果,原产地是非洲及地中海沿岸国家,属莎草科一年生植物,适应性极强,它是一种优质、高产、综合利用价值很高的油、粮多用新型作物,又名汕莎草,也是美化、绿化环境的观赏植物。该品种适应性强,产量高,一般亩产鲜豆1000kg,干豆500kg,种1亩油莎豆相当于7-10亩油菜,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油莎豆主要收获地下核状根茎果,干果重1.8-2.0g,含有大量的糖分与蛋白质。其播种、管理、收获、贮藏与花生相似,根系发达,生长快,分蘖多,耐早、抗盐碱,在我国南北各地的沙滩、山坡、丘陵、林间均可种植,抗旱耐涝,省工省肥。
随着油莎豆种植面积越来越大,收获后脱粒就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但市场上没有现成的油莎豆脱粒机械,在脱粒操作时,无法实现对油莎豆与其外壳分离的效果,从而致使脱粒后的油莎豆与油莎豆外壳混合在一起不能分离,影响油莎豆后续研发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油莎豆脱粒操作时,无法实现豆与外壳分离的效果,从而致使脱粒后的油莎豆与油莎豆外壳混合在一起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油莎豆收获的脱粒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油莎豆收获的脱粒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一侧以及上端面均为开口设置,所述框架的一侧上端中部竖直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上端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支撑板并延伸至支撑板的另一侧上端,所述步进电机的末端转动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位于靠近框架的一侧,所述框架的内侧中部水平安装有支撑机构,且通过所述支撑机构连接有筛网盒,所述筛网盒的上端面为开口设置,所述筛网盒的两侧与框架的内部两侧之间相互不接触,所述筛网盒的上端一侧与转盘的一侧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筛网盒的下端均匀开设有多个贯穿筛网盒的筛网孔,所述筛网孔呈圆形设置,所述筛网盒的下端一侧安装有贯穿筛网盒的卸料管,所述卸料管上还安装有阀门,所述框架的内侧下端还设置有收集机构,且收集机构的尺寸与框架的内侧下端尺寸相互匹配。
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安装在筛网盒下端中部的支撑座以及水平安装在框架内部一侧中端的支架,所述支架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球体,所述支撑座的下端中部开设有球型槽,所述球体转动设置在球型槽的内侧,且球体的尺寸与球型槽的尺寸相互匹配,所述球体的直径大于球型槽下端面直径。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转盘一侧外边缘的柱体,所述柱体位于靠近框架的一侧,所述筛网盒的一侧上端固定安装有铰接座,所述柱体的外侧套设有圆环,所述圆环的尺寸与柱体的尺寸相互匹配,所述铰接座内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上端连接在圆环的外侧,所述连杆与框架的内侧之间相互不接触。
优选的,所述柱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直径大于柱体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收集机构包括平行安装在框架内部下端两侧的滑动机构,两组所述滑动机构的上端之间连接有收集盒,所述收集盒的上端面为开口设置,所述收集盒的尺寸与框架的内侧下端尺寸相互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育种中心),未经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育种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420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血管内压力测量系统
- 下一篇:一种伊曲康唑自微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