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粘胶的染整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42095.9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61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谭卫东;王中荣;王延启;邓涛;谭玉波;涂盛勋;隗方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市欣龙卫生材料有限公司;欣龙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P1/645 | 分类号: | D06P1/645;D06P1/673;D06P3/6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李根深 |
地址: | 4433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粘胶 染整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纺织材料处理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粘胶的染整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粘胶基布放置在煮锅内,将水、精练剂、稳定剂混合注入煮锅内;S2、向促进剂内加水溶解,促进剂充分溶解后注入煮锅内,所述促进剂为三乙醇胺和碳酸钠的复合物;S3、将煮锅升温至50‑60℃,将双氧水注入煮锅内;S4、将煮锅升温至80‑90℃保温运行50‑60min;S5、将煮锅降温至50℃,向煮锅内加入硫酸调节PH为6‑7。采用本发明的方案,可以解决传统工艺中促进剂NaOH具有强碱性,对于粘胶这种人造纤维材料具有较大的损害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材料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粘胶的染整工艺。
背景技术
粘胶是人造纤维的主要品种,是以天然纤维为原料,经碱化、老化、磺化等工序制成可溶性纤维素黄原酸酯,再溶于稀碱液制成粘胶,经湿法纺丝而制成。粘胶是一种常用的非织造原料,具有手感柔软、光滑凉爽、透气、抗静电等诸多优点。
染整指对纺织材料(纤维、纱线和织物)进行以化学处理为主的工艺过程,染整包括预处理、染色、印花和整理,其中预处理亦称练漂,其主要目的在于去除纺织材料上的杂质,使后续的染色、印花、整理加工得以顺利进行,获得预期的加工效果。现有技术中,对于粘胶这种人造纤维材料不设置预处理步骤,人造纤维材料上通常不含天然杂质,而棉麻类的织物材料上会含有天然杂质,需要通过预处理去除。
部分纺织车间在生产粘胶和棉麻类织物时,为降低生产成本,共用部分管道设备,就导致棉麻类的织物材料上的天然杂质粘附到粘胶上,需要对粘胶进行预处理。而棉麻类织物的预处理中通常以NaOH(促进剂)和双氧水的体系,配合精练剂、稳定剂(也称螯合分散剂)进行,而NaOH具有强碱性,对于粘胶这种人造纤维材料具有较大的损害,会使得粘胶基布的强力降低50%左右,也就是说,传统的以NaOH和双氧水的体系,配合精练剂、稳定剂(也称螯合分散剂)进行的除杂工艺不适用于粘胶材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粘胶的染整工艺,以解决传统工艺中促进剂NaOH具有强碱性,对于粘胶这种人造纤维材料具有较大的损害,会使得粘胶基布的强力降低50%左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粘胶的染整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粘胶基布放置在煮锅内,将水、精练剂、稳定剂混合注入煮锅内;S2、促进剂加水溶解,促进剂充分溶解后注入煮锅内,所述促进剂为三乙醇胺和碳酸钠的复合物;S3、将煮锅升温至50-60℃,将双氧水注入煮锅内;S4、将煮锅升温至80-90℃保温运行50-60min;S5、将煮锅降温至50℃,向煮锅内加入硫酸调节PH为6-7。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方案中通过三乙醇胺和碳酸钠的复合物作为促进剂代替现有技术中的NaOH,降低强碱对粘胶基布的损害,同时碳酸钠具有弱碱性,对粘胶基布有一定的脱脂乳化作用,三乙醇胺具有除油乳化的作用,在三乙醇胺和碳酸钠的配合下,能有效的将粘胶基布上粘附的杂质去除。
本方案通过对染整工艺的改进,在不影响染整效果的情况下,使粘胶基布的强力只降低15%-20%,大大提升了产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煮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在图中:1、煮锅;2、主轴;3、第一支撑杆;4、搅拌叶;5、套筒;6、循环管;7、叶片;8、进料桶;9、盖板;10、弧形凹槽;11、回料管;12、出料口;13、第二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并给出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粘胶的染整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市欣龙卫生材料有限公司;欣龙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宜昌市欣龙卫生材料有限公司;欣龙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420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