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锰结核采集飞船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44735.X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69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新亚 |
主分类号: | B63C11/52 | 分类号: | B63C11/52;B63H21/17;B63B45/00;B63B1/24;B63B17/00;B63H5/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280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核 采集 飞船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锰结核采集飞船,含船体(1)、导引装置和采集装置。船体(1)上设置了船翼(5)、垂直尾翼(6)和水平尾翼(7),提高了船体(1)在水中运动时的稳定性和可操纵性;导引装置的铲板(15)先撞击锰结核使之松动后,转板(18)再将松动了的锰结核推到铲板(15)和弧板(14)上,降低了采集的难度,提高了采集效率;船体(1)将采集的大量锰结核直接运输到海面上再卸载,较分批吊运,大大简化了操作程序和结构,受海况的影响也显著减少;锰结核采集飞船不分白天黑夜每天24小时可连续工作,其一年的采集量非常可观。本发明为实现海底锰结核的采集提供了一种原始创新技术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锰结核采集飞船,尤其是能够从海底采集锰结核并将采集的锰结核运输到海面再卸载的锰结核采集飞船。
背景技术
海洋中锰结核总储量达3万亿吨,大多数分布在2000-6000米深海底,其中位于4000 -6000米深处的品质最优。
如何将深海中的锰结核采集,采集后如何运送到陆地,这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从海底采集锰结核,并将采集的锰结核运输到海面再卸载的锰结核采集飞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锰结核采集飞船,其含船体、导引装置和采集装置。
该船体,其在海面上时停在岸边或母船向水中伸出的倾斜滑道上,其含舷板、船底、船舱、船翼、垂直尾翼、水平尾翼、照明摄像装置和推进装置。
该舷板,其为竖直板,其后端面与其水平顶面或水平底面垂直,其前端面分为相互连接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其上端面与其顶面垂直,其下端面与其底面的夹角大于90°;该船体上有两块舷板,这两舷板分居该船体的两侧。
该船底,其为水平矩形板,其纵向长度小于舷板底面的纵向长度,其前部有多个竖直漏水孔;该船底,其两侧向面分别与相应位置的这两舷板的两内侧向面固定连接,其底面分别与这两舷板的底面齐平,其后端面分别与这两舷板的后端面齐平。
该船舱,其位于该船底上最后面漏水孔的后方,其由水平矩形顶板、竖直矩形前舱壁、竖直矩形后舱壁和相应位置的该船底以及相应位置的这两舷板围成长方体形密封内腔;该顶板上有供人员或物资进出该内腔的且可用舱盖严密封盖的舱口;该内腔中放置电池;该锰结核采集飞船若为人员操控,则操控人员位于该内腔中,若为智能操控,则智能操控设备位于该内腔中。
该船体上有一对船翼,这一对船翼的结构和功能类似于飞机上的一对机翼,其产生的升力支持该船体在水中潜行,又使该船体具有横侧稳定性;这一对船翼的两船翼,其内端面分别与这舷板纵向中部上方的外侧向面固定连接。
该垂直尾翼的结构和功能类似于飞机的垂直尾翼,其沿纵向竖立在该船舱顶板后部上表面的横向中央,其底面与相应位置的该顶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当该船体受到水流扰动发生偏转时,该垂直尾翼产生阻碍偏转的力矩,使该船体恢复原来的运动状态;该操控人员或该智能操控设备通过调节该垂直尾翼,可对该船体进行航向操纵。
该船体上有一对水平尾翼;这一对水平尾翼,其结构和功能类似于飞机上的一对水平尾翼,其使该船体在俯仰方向上具有静稳定性,该操控人员或该智能操控设备通过调节这一对水平尾翼,还能对该船体的俯仰进行操纵;这一对水平尾翼的两水平尾翼,其两内端面分别与这舷板后端上转角处的外侧向面固定连接。
该照明摄像装置由撑杆、探照灯和摄像机组成。
该撑杆的横断面为矩形;两撑杆,其后端的内侧向面分别与这两舷板前端上转角处的外侧向面固定连接,其前端分别从这两舷板的上端面向前方伸出。
两探照灯,其分别固定安装在这两撑杆前端附近的下表面上,其共同探照所述船底前方海底的地形和锰结核的分布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新亚,未经李新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447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