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后窗及后备箱门缝配穿罩栏或车尾底出罩的车罩筒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45443.8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83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郭厚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锦虹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11/02 | 分类号: | B60J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19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窗 后备 门缝 配穿罩栏 车尾 底出罩 车罩筒 | ||
新后窗及后备箱门缝配穿罩栏或车尾底出罩的车罩筒,车罩筒从新后窗的出罩口或从后备箱门开门形成的门缝再各配以车尾底部的伸缩式穿罩栏出罩,三,车罩筒从车位底部出罩口出罩,车罩筒的中心轴有两种,一是车罩筒中心轴底开条状槽口,装入球形滑轮,其中心杆下部绕成圈形能穿尼龙布带,尼龙布带有两个端头,分别与车罩布相连,二是将中心轴朝上面往下冲压出向下凹的方形槽,在槽位上装金属滚轮,以上两种形式的中心轴的尼龙布带与车罩布之间的纵向联系中还有横向橡皮筋起收缩聚拢的作用,能将车顶及车两侧的车罩布幅面利用发条式弹簧收拢后卷存于车罩筒内,使用时顺势拉出展开就能将小车车底外的车身罩住,并用尼龙绳环带挂住车头底部挂钩定位。
技术领域
新后窗及后备箱门缝配穿罩栏或车尾底出罩的车罩筒,属小车防护设备类。
背景技术
时下,小车进入家庭,停车位紧张且价额惊人,很多车主选择将小车停在马路旁边,或停在小区过道以及其它空地上,小车在冬春雪雨的冷冻天,酷夏盛秋的暴晒中与大自然抗衡,还容易被灰沙泥水弄脏受损,加速油漆老化和机车构件的衰变,用量身定制的车罩将车用多点系绳的方法将车包起来,系解之间又觉手续繁杂,就是住宅有停车库的小车,开出去临时停车时,特别是夏日暴晒之下也有因管路渗油而引起爆燃的危险概率,在高温下的小车通常要启动空调二十来分钟后,方才利于人们进入车内即耗油又熬人,怎样才能实现对小车进行简单、快捷、有效的罩车方式呢?据悉:在这一技术方面,人们有将两个车罩筒搁置于车顶,一个对付车顶到车身的前部分,另一个对付车顶到车身的后部分,还有将车罩筒用磁铁置于后备箱内尾部,将后备箱门打开,从后备箱门铰链缝中将车罩拉出去罩车的,但这些现有技术有一个共同的技术缺陷,就是车罩筒内拉出的车罩布的宽度,都只接近车罩筒的筒身横置时的宽度,而将小车的左、右两大侧面大约是车顶幅面两倍以上的面积丢失了,只能是车篷式的遮蔽,而并非是将车除底面之外全车身包裹式的遮蔽,至于专利号为ZL2007200363458名为便携式防盗汽车罩的技术,车罩布从后备箱门铰链缝中拉出后去罩车身的技术,从附图车罩筒的直径偏小也就能看出其并没有储备车罩左右两侧面幅面的结构机制,增加了比车顶宽度宽两倍多的车罩幅面之后,该直径的车罩筒肯定装不下,再请看该车罩布绕到车头下去的那转折点的点位,以及它与车罩在后备箱上门缝被拉出的点位,将这两点连成一线就应该是车罩布在两侧面所走的线路,它让我们看到左、右两大侧面的车身也都只遮蔽了一小半,其标号为14所显示的布帘13的周边橡皮筋是无法在所标位置定位的。但不知依据什么在该位置却作了这种标号,难道布帘会自己转弯吗?再者,后面罩车尾的车罩布由于是从前面车罩布的车轴上延伸过来的一整条布料,要再绕到小车后面尾部的底面下去,一个车轴上牵出来的单层布要去罩车尾,该处就必需要弄成外面是双层布的结构才能做得到,但该说明书附图上标号为3的车罩布在后备箱内仍然是单层的,那么,也就是在这里形成了断口,这显然是说不过去的,其原来车罩布纵向两边边沿上的橡皮筋应该是与这一起兜底作用的双层横向转折处拉不上关系的,即该转折兜底位上处于横向上的车罩布应该是没有橡皮筋的,那它也就无法兜住车底。假设即使该横向处也有橡皮筋,由于小车尾部左右两处的圆弧转角造型也会使之无法在转角的左右点位上定位,所以必然还是会兜不住车尾底面而发生车罩布与车尾体积两者间的脱位。以上所叙证明,该名为便携式防盗汽车罩的技术是无法实施的,也是达不到将车除底面之外的车身一下全包住的既定目的的。我们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不改变小车外形的前提下,要实现车罩筒随车携带,并能实现对车进行除底部之外五大面的全方位包罩,并且达到收放自如,快捷方便的目标是有相当技术难度的,这一技术瓶颈至今都没有被打破。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锦虹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锦虹世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454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程序管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下一篇: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