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能管及致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01367.6 | 申请日: | 2020-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78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敦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42B3/04 | 分类号: | F42B3/04;F42D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张天一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能管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能管及致裂装置,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设置在外管内,内管用于盛放气体发生剂,外管的外壁向外突出形成若干凸角,凸角沿外管的周向均匀设置,且凸角与外管等长设置,凸角形成的空间与内管和外管之间的内部容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外管设置有凸角,使得气能管的内管和外管形成的内部容腔具有向外突出的空间,在进行岩石致裂时,内管中的气体发生剂产生气体,由于凸角的设置使得产生的气体能够集中作用在凸角处,并且多个凸角的设置使得产生的气体以多个集中方向充分对岩石产生力学作用,提高了气能管致裂硬岩的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破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能管及致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气能管致裂硬岩的方法主要依靠气能管装置内部设置的气体发生剂通过外部的电触发器触发而使其引燃。引燃后的气化剂生成大量气体,伴随气能管内部温度快速升高的同时管中预先充入的水或高压空气快速膨胀对岩石产生压拉、气楔等力学作用,进而实现对硬岩的致裂。
气能管致裂硬岩方法具有安全高效、产生的工程振动作用小、噪声低、破岩作业简便等优势,是我国各类非炸药破岩方法的一大崭新方向,但现有技术存在些许不足使得气能管在致裂硬岩上的效果大打折扣,致使其在硬岩工程中得不到广泛的推广。
目前气能管管壁的形状呈均匀圆形,致使由气体发生剂引燃产生的气体膨胀作用力分散作用于气能管壁周围的硬岩,力学作用过于分散,以至于不能起到较为集中的破岩作用,使得最终的致裂硬岩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能管及致裂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气能管具有向外突出的空间,内管中的气体发生剂产生的气体能够集中作用在凸角处,大大提高气能管的致裂硬岩的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能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设置在所述外管内,所述内管的两端均设置有圆环板,所述圆环板的外侧圆周边与所述外管的内壁固定,所述圆环板的内侧圆周边与所述内管的外壁固定,所述内管用于盛放气体发生剂,所述内管的内部设置有激发元件,所述外管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激发元件的两根脚线分别从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外管之间伸出,所述外管的外壁向外突出形成若干气能管凸角,所述气能管凸角沿所述外管的周向均匀设置,且所述气能管凸角与所述外管等长设置,所述气能管凸角形成的空间与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的内部容腔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气能管凸角沿所述外管的周向设置为偶数个,所述气能管凸角的顶角角度为30°,所述气能管凸角远离所述外管的自由端所在的圆的直径为55mm,所述气能管凸角与所述外管的连接端所在的圆的直径为45mm;所述气能管采用PE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013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钻井平台用拉索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压电机降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