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乘用车侧围外板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02786.1 | 申请日: | 2020-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17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善英;卿雕;赵汉兴;陈祖兴;罗克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2 | 分类号: | B62D25/02;B62D25/04;B62D27/02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朱力 |
地址: | 545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乘用车侧围外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乘用车侧围外板,包括侧围外板本体,侧围外板本体包括B柱外板、A柱外板与门槛外板连结成的侧围外板下部及D柱外板与侧围上板连结成的侧围外板上部,侧围上板的前端与A柱外板的上端相焊接;侧围外板上部于后部设有C柱外板拼焊上部,侧围外板下部于门槛外板的后部设有C柱外板拼焊下部,C柱外板拼焊下部与C柱外板拼焊上部相焊接;B柱外板的上端与侧围上板相焊接,B柱外板的下端与门槛外板相焊接;B柱外板和侧围外板下部由不同厚度的高强度钢板制成,侧围外板上部由DC冷扎钢板制成。较之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既能达到轻量化同时又确保证车身有足够的刚度及良好的碰撞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乘用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乘用车的侧围外板。
背景技术
有一种乘用车侧围外板,该乘用车侧围外板具有侧围外板本体,侧围外板本体包括侧围外板上板、门槛外板和分别包覆在A柱、B柱、C柱、D柱外的A柱外板、B柱外板、C柱外板及D柱外板,在所述A柱、所述B柱和所述门槛外板的内侧设有A柱加强板、B柱加强板和门槛外板加强板;通常乘用车侧围外板的侧围外板本体为一体成形。随着汽车轻量化要求的呼声越来越高,针对侧围外板轻量化,乘用车制造从业者们也进行了研究和改进,但目前只是采取减少板材的厚度或重新选择铝合金板来制作侧围外板。但上述两种手段均会减弱侧围外板局部的位置的刚度,造成车身刚度及碰撞等性能的减弱;为弥补上述不足,需要将侧围外板内侧的A柱加强板、B柱加强板和门槛外板加强板增厚来增强其性能,并未能真正实现侧围外板的轻量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达到轻量化同时又确保证车身有足够的刚度及良好的碰撞性能的乘用车侧围外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这种乘用车侧围外板包括侧围外板本体,所述侧围外板本体包括B柱外板、A柱外板与门槛外板连结成的侧围外板下部及D柱外板与侧围上板连结成的侧围外板上部,所述侧围外板上部的侧围上板的前端通过第一激光拼焊焊缝与所述侧围外板下部的A柱外板的上端相焊接;所述侧围外板上部于后部设有C柱外板拼焊上部,所述侧围外板下部于门槛外板的后部设有C柱外板拼焊下部,所述C柱外板拼焊下部通过第二激光拼焊焊缝与所述C柱外板拼焊上部相焊接;所述B柱外板的上端通过第三激光拼焊焊缝与所述侧围外板上部的侧围上板相焊接,所述B柱外板的下端通过第四激光拼焊焊缝与所述侧围外板下部的门槛外板相焊接;所述B柱外板由高强度钢板制成,所述高强度钢板的厚度为0.7毫米±0.1毫米;所述侧围外板下部由高强度钢板制成,所述高强度钢板的厚度为0.65毫米±0.05毫米;所述侧围外板上部由DC冷扎钢板制成,所述DC冷扎钢板的厚度为0.65±0.05毫米。
上述乘用车侧围外板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激光拼焊焊缝、所述第三激光拼焊焊缝和所述第四激光拼焊焊缝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激光拼焊焊缝与侧围后轮眉圆弧上的拼焊端点的切线相垂直,所述侧围后轮眉圆弧上拼焊端点为第一水平线与侧围后轮眉圆弧的交点,所述第一水平线与后门锁扣安装点的距离为100毫米~200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侧围后轮眉圆弧由所述C柱外板拼焊上部上的侧围后轮眉圆弧上段与所述C柱外板拼焊下部上的侧围后轮眉圆弧下段连接而成。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乘用车侧围外板将侧围外板本体由D柱外板与侧围上板组合而成的侧围外板上部、由A柱外板与门槛外板组合而成的侧围外板下部和B柱外板分别通过四条激光拼焊焊缝拼焊而成,这三个部分由于采用不同厚度的板材料,可最大限度满足不同车身性能需求;B柱外板和侧围外板下部分别由不同厚度的高强度钢板制成,可有效提升车身的侧碰性能和车身的正碰及侧碰性能;而侧围外板下部内侧的A柱加强板及门槛加强板等可适当减薄,达到实现车身轻量化的目的,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由于侧围上部及C、D柱外板对车身性能影响较小,在不影响车身性能的情况下,侧围外板上部1由DC冷扎钢板制成,并适当减少了板材的厚度,达到实现车身轻量化的目的。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027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